黑旋风李逵传
北宋宣和年间,江州牢城营的烈日炙烤着黄土。一名铁塔般的黑汉子正挥汗如雨地搬运石料,粗布囚衣早己被汗水浸透,露出胸前虬结的肌肉。他便是李逵,因打死了人逃亡在外,后被官府捕获,发配至此做苦役。
"黑鬼!动作麻利点!"狱卒的皮鞭凌空抽来,李逵却似未察觉,只将手中巨石狠狠摔在地上,震得地面都微微颤动。他自幼父母双亡,在沂州百丈村长大,生性鲁莽暴躁,却又质朴单纯,只信奉一个"义"字。
这日,李逵正在牢中啃着冷硬的窝头,忽听得外面一阵喧闹。原来是新来的江州两院押牢节级宋江到了。李逵早听说过"及时雨"的名号,心中正好奇,便挤到人群中张望。只见那宋江生得面黑身矮,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正笑着与众人寒暄。
"这位兄弟,看你面生,可是新来的?"宋江注意到人群中的李逵,主动问道。这一问,竟让李逵如遇知己。两人一番交谈,宋江见李逵生活困苦,当即取出十两银子相赠。李逵握着银子,眼眶发热,他从未见过如此慷慨仗义之人。
自此,李逵便跟在宋江身边,成了他最忠实的追随者。在江州,李逵凭着一身蛮力,很快成了牢城营里说一不二的人物。但他心中始终记着宋江的恩情,只要宋江一声令下,他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日,宋江在浔阳楼上酒后题诗,被黄文炳诬陷为反诗。知府蔡得章大怒,将宋江打入死牢,定了斩立决。李逵得知消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整日在牢外徘徊,恨不得冲进大牢劫人。
行刑当日,法场西周戒备森严。刽子手举起鬼头刀的刹那,一声暴喝划破长空:"黑爷爷来也!"只见李逵手持双斧,从人群中杀出,所到之处血肉横飞。他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只想救出宋江。
此时,晁盖率领梁山好汉也赶到法场。众人里应外合,杀退官兵,劫了法场。李逵却杀红了眼,不管官兵百姓,见人就砍。晁盖喝止不住,只好由着他乱杀一阵。这场劫法场,让李逵"黑旋风"的名号传遍天下。
回到梁山后,李逵正式入伙,被封为步军头领。他每日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快活。但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远在沂州的老母亲。母亲双目失明,这些年不知吃了多少苦。
"宋哥哥,铁牛想接老娘来梁山享福。"李逵跪在聚义厅前,声音哽咽。宋江担心他生性鲁莽,惹出祸端,便叮嘱他路上小心,不可饮酒生事。
李逵日夜兼程,赶回沂州。当他见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时,泪水夺眶而出。他背着母亲,踏上了回梁山的路。行至沂岭,母亲口渴难忍。李逵将母亲安顿在一块大青石上,便去找水。
待他捧着水回来时,却见青石旁血迹斑斑,母亲的一只鞋子散落在地。顺着血迹寻去,只见山洞里两只小虎正在啃食母亲的尸体!
"畜生!"李逵肝胆俱裂,抽出双斧,发疯般冲进洞内。他一口气杀了西只老虎,又找到母老虎的巢穴,将其也一并斩杀。沂岭之上,鲜血染红了山石草木。
李逵背着母亲的尸骨,在山下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他将母亲安葬后,才发现自己闯了大祸。当地猎户得知他杀了老虎,纷纷前来道贺,却也引来了官府的注意。幸得朱贵、朱富兄弟相助,李逵才得以脱身,重回梁山。
在梁山,李逵最听宋江的话。只要宋江一声令下,他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但他也有自己的脾气。当听说宋江强抢民女时,他怒不可遏,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要与宋江决一死战。首到真相大白,才知道是有人冒名顶替,李逵这才负荆请罪。
梁山招安后,李逵随宋江南征北战。征讨方腊时,他依然冲锋在前,杀得敌军闻风丧胆。但随着战事推进,梁山兄弟死伤惨重。看着昔日的兄弟一个个倒下,李逵心中充满了迷茫。
平定方腊后,宋江被高俅等奸臣赐下毒酒。宋江深知自己死后,李逵必然造反,坏了梁山忠义之名。于是将李逵唤来,一同喝下了毒酒。
"哥哥,铁牛早就说过,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李逵含泪饮下毒酒,紧紧握住宋江的手。
这对生死兄弟,最终在毒酒中结束了一生。李逵虽然生性鲁莽,行事莽撞,但他对宋江的忠义,对兄弟的情义,却令人动容。他的一生,正如那呼啸的旋风,虽短暂,却轰轰烈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逵死后,梁山好汉树倒猢狲散。但黑旋风的故事,却在民间代代相传。人们说起他的勇猛,他的忠义,他的鲁莽,既有叹息,也有敬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李逵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
多年后,沂州百姓在沂岭为李逵立了一座庙,香火不断。庙中塑着李逵的神像,他依然手持双斧,怒目圆睁,仿佛随时准备为正义而战。这座庙,既是对这位草莽英雄的纪念,也是对他身上那份纯粹忠义的敬仰。
每当夕阳西下,沂岭之上总会刮起阵阵山风,仿佛是黑旋风李逵的魂魄,依然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份正义与情义。而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流传在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