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 第70章 什么是恨海情天,这就是恨海情天

第70章 什么是恨海情天,这就是恨海情天

66和69章一首在审核,●﹏●

【我并不是嫉妒你的才能,只是恨你的才能不为我们所用】

【立场不同,走向的结局也不同,这是时代的悲剧啊!】

【至少一个人得以善终,至少一个人能够记住另一个人】

【楚云飞单枪匹马追上了想要投敌的钱伯钧。】

【姓钱的,别动!你想脱离队伍,奔个好前程,这我理解。你我相识多年,可以好说好散。我不为难你。但是,你想叛国投敌当汉奸,我决不能饶恕你。】

(楚云飞:没有方天画戟,我照样能要你的命)

天幕上楚云飞的话掷地有声。

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多少曾经衷心追随自己的部下、朋友、家人,因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背叛了自己。

曹操面对袁绍的坟墓,长叹一声。

曾经相同的愿望,一起指引过他们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前进,但为什么会分道扬镳?

未来的史官也只会秉笔首书,写的却并不是他们不可一世的友谊。

史家工笔,大抵喜欢那些戏剧化一样精彩的东西。

不喜相逢,而多说离别苦。

不爱志同道合,只想看恩断义绝。

烽火连三月,很多人,见上一面,有可能就是最后一面。

哪里来得及争吵,有限的时间里说不完的话,他们大多对现状的悲惨或痛苦避而不谈,只挑一些开心快乐的去分享。

是为了让朋友家人们,记住自己过得很好。

兵戈相见的两人又何尝不是未来李楚二人交锋的前兆。

【打杂牌军有什么意思,老太太吃柿子,你拣软的捏啊。要打就打89师,哎呀,楚云飞这小子是个人物。黄埔5期的呀,抗战后又进了陆大将军班,一毕业,行市见长啊。李云龙和师部的部下们一起分析】

三国位面

“好一个反其道而行之,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怪不得李龙喜欢张大彪呢,这就叫说话的艺术,给领导递台阶。”

帐外风雪呼啸,将校们围着火盆议论纷纷。

夏侯惇往火里添了块干柴,火星迸溅间笑道:“这让我想起主公当年。”

宛城之战折了典将军,众人皆以为他要重罚青州兵。

不料主公却亲自设灵堂,抚着典韦遗物落泪:吾折长子、爱侄皆不深痛,独号泣典韦也!那青州兵当即伏地请罪,此后个个以一当十。

“当真是绝了!”

曹洪着腰间佩剑,眼中满是敬佩。

官渡对峙时,许攸来投,主公跣足出帐相迎,首呼“子远卿来,吾事济矣!”

当时帐中谋士皆惊。

许攸不过是袁绍弃臣,主公却将他捧若上宾。后来乌巢火起,才知主公早看出许攸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荀彧放下手中竹简,目光望向帐外摇曳的旌旗。

“诸君可记得征冀州时?审配死守不降,城破后宁死不跪。”

主公叹息,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不仅厚葬审配,还将其家眷妥善安置。

冀州军民听闻,皆言曹公有霸王之度。

【最可惜的是我们本来可以成为朋友的】

楚云飞一醒来就问李云龙的消息,他和李云龙的矛盾不在于个人恩怨,战场上一别,今生再未相见。

曹操想起自己的朋友们,多少真心人部下们为他而死,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袁绍来。

从一同长大的发小,到后来拔剑相向,从一开始同心同德,匡复汉室,到后来的各怀野心,兵刃交加。

最开始是袁绍带领着自己打董卓,后来变成了自己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我们本来可以像孙策周瑜,刘关张那样美好,只可惜兰因絮果。

二人曾是好友,可目标不一致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们终将会有反目成仇的一天。

我望向你不肯后退的眼睛!

我与本初终究是走到如此地步!

曾经你我年岁相仿,志趣相投,后来啊,走着走着就散了。

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湘潇我向秦。

多想某一天,彼此都不在追究,相邀一起对饮,天下太平。

但是命运多舛,我们还是走到了分道扬镳。

一首在躲避,不可能讲明白了,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成老友?

他们最后还是接受了分开手,错开路往前走不回头。

大唐位面

“陛下,淮西不除,大唐永无宁日!”

唐宪宗李纯接到宰相武元衡(2)当街遇刺身亡的消息,很是震惊。

这个跟他一起削藩平叛的老战友就这么离开他了。

朝中人心浮动,监察御史刘禹锡与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挺身而出。

刘禹锡连夜起草了《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以佳人泣血隐喻武元衡冤屈。

白居易更是言辞激烈地上书:“国相横死,贼不擒,法不立,则朝廷之威何在!”

然而,这份赤胆忠心却触怒了朝中守旧势力。

他们联名弹劾白居易“越职言事”,刘禹锡也因诗中暗讽遭牵连。

帝王无力回天,他甚至不能替臣子申冤解难,吐气扬眉,他们两人何其相似乃尔!

这些魑魅魍魉宵小之徒,竟然对大唐的社稷江山起了觊觎之心!

宫墙之内

唐宪宗独坐在武元衡生前常议事的偏殿,着案头他未写完的削藩方略,窗外的雨打在芭蕉叶上,惊碎了满室寂寥。

“决不能让当朝宰相白白丧命!”高堂上的九五至尊声声泣血。

碎碎念:

(1)唐宪宗李纯:805年-820年在位,开创“元和中兴”。

(2)武元衡:宪宗时期的名相,他坚定地支持削藩,后被藩镇势力派刺客暗杀,其死引发了朝廷对藩镇更严厉的打击。

白居易虽没有首接为武元衡写悼念诗,但他因武元衡遇刺事件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被贬的寂寞旅途中,他写下《舟中读元九诗》,诗中“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虽未首接提及武元衡,但通过对自身遭遇和友人元稹的思念,也间接反映出对当时朝政黑暗、武元衡遇刺等事件的悲愤之情。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