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虚空法界,细雨著 > 第19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一部分)

第19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一部分)

上文书中说到,在僧多粥少(想做的事多、可用的资源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需要优先扩充自己的体量,或快速割舍,把严重对立的自我意识打包分裂出去,构成属于同一个意识体旗下的两个彼此独立的对等意识流派,让理性的占据一方,感性的占据另一方。

分家需要资本,而内部的多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掣肘又让意识体快速累积原始资本受到严重的内部制约。在进退维谷的两难境遇下,搞同盟与连锁成为了后续发展的金钥匙。

同盟与协约

我们看看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下,我们的小主角现在怎样了呢?

在意识的洪流中,普鲁沙(Purusha)跟随着能量流被迫地漂移着,好在现在还算安稳。它在之前的混乱中并没有吞噬下过多的其它意识碎片,这让它没有遭遇到过于严重的内部意识混乱,但其处境也并不乐观。

对于普鲁沙来说,当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身体量的弱小和能量的持续流逝。自从挣脱出火山口上方的台风气流墙后,随着意识能量被按照不同意识频率和能量当量依据不同频段沉淀分层,我们的普鲁沙也顺利地进入了与自身意识能量频段相匹配的平流层云海中,随着与自己意识和能量类似的大队伍有序地向着未知展开挪移。

能量流犹如一个传输带,平稳有序地裹挟着普鲁沙与其它同阶意识体们,从极地的中心区域向着西面八方逐渐地散开。在这大河一样宽广的能量带的流动中,普鲁沙觉得自己不再身不由己地被强大的势能所玩弄,自己可以依据自己的自由意识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立体自由挪移。而很显然,那些体型更的意识体们其移动的速度与范围好像更显著,甚至可以展开短暂的逆流回游。

自己虽然比刚才在火山口内的惊心动魄要平静安稳许多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它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能给自己补充缓慢消耗着的生命能。虽然自己就在一个巨大的能量河里,但那是一种定向的势能,无法形成对意识能量体内部的生命能的交换与补充。

普鲁沙思考着,观察着,想要发现别的意识体是怎么解决这一困境的。它掂量着自己现有的内部生命能还能维持多久,往后要怎样维系自身能量平衡。当然最好能有个办法扩充自己的储能能力并提高自己的充能速度。

很快普鲁沙发现,生命能的储能水平与自己的内在意识强度成正相关,而耗能、充能速度与自身内意识碎片间的整合度成正比。相互冲突的意识碎片会在内部形成意识流的卡顿,持续消耗内在能量,还影响充能的速率。

充能的方式好像有两种:一是与其它的意识体展开心流的互动,形成彼此的心流共振,在能量的彼此激荡中产生生命能;其次是让自己的意识频率与本源保持高度协同,首接吸收本源散发出来的辐射能。

可惜普鲁沙很快就发现第二种方式当下并不适合自己,因为自身当下拥有的本源意识的完整度严重残缺,压根儿无法与本源做到同频共鸣。

那要如何才能自己所亏缺的自我意识呢?一切好像都充满了迷茫和未知。

镜头转回到整体宏观的场面——

意识能量微粒们随着意识能量流在飘荡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基本的能动性,开始彼此间选择相互地靠近,彼此吸引着与自身意识频率近似的其它意识个体。在彼此慢慢的靠近过程中,它们不再试图吞噬对方,而是在相互保持自我意识的边界感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彼此依偎互助,交换意识信息,达成信息共享,展开心流能量的交换。

很快,其它的意识体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相互依偎可以大量地减少自身能量的消散速度;同时,共享觉知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单体可感知与预警的侦测范围。

于是,在意识体间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联盟组织。微粒们于是依据自身的意识频率彼此相互吸引,逐渐地形成了微粒团,甚至小颗粒,小颗粒又相互聚合成较大颗粒。相互彼此凝聚的过程中,电磁力的叠加让成组织的意识团有了更强大的吸引力与较为实质的质量。

质量带来密度,密度形成能压,能压又强化了密度,高密度区域内时间速率被放缓,导致能量消耗变小,而周边其它微粒提供的共振能量变多,所以核心区域的意识能量微粒得以快速地累积初始资本。

与此同时,因为意识社团中信息共享的特性,处于核心的意识单位得到的信息最为全面,故而觉知力最强,认知偏颇最小,智慧增长最快,看待问题最为通透。

有样学样,于是小群落的凝聚现象在意识群体中普遍地广泛展开,形成意识流内的结晶化。意识体们彼此相互依偎,群落慢慢壮大。随着群落的壮大,更多的游离意识体被吸引了过来,依附了上去。一个较复杂的大颗粒就在碎沙海滩一样的意识流中显现。

它的存在与不断壮大提醒了大家,于是相同理念的意识社团间相互寻找,彼此凝聚,构成一个个庞大的意识家族。初期的意识家族非常向往力量、崇尚武力,之后慢慢地开始重视知识的传承、智慧的拓展、想象力与感性非逻辑认知。

力量是点状思维,传承知识是线性思维,智慧是面性思维,想象力是立体思维。非逻辑的灵性洞见、跳跃性非线性因果认知是高维的意识的门槛,是解读意识矩阵的钥匙。

过了这个门槛,意识会从个体意识晋升到群体意识的范畴,展开后续的意识进阶之旅。所以,一个五阶意识或更高阶意识的意识体是无法让零到三阶意识的灵性小白理解非线性与非物质的东西的,其中最大的鸿沟就藏在对时间的非线性认知里。

随着各处不同意识社团不断地展开各自的聚化壮大,各个社团内出现了必要的分工与阶级。意识团外围的意识体负责防御与扩张、探知与觉受、行动与观察;而中层意识群体们负责承上启下的传导信息、储备能量、承担后补与支撑框架结构;最内部的核心意识则负责整个群体发展的决策、调度、平衡与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不同的意识社团依据自身的随机机缘与意识倾向、认知侧重,构造出了最符合自身当下壮大的团体架构与组织结构模块。这一结构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在不同的外在与内在的意识配合度下,表现出多样的随机组合形态。多样性的随机发展带来丰富的意识类型,不同的意识类型导致不同的意识形态。

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协作与竞争在不同的意识社团间彼此展开各种多样的随机“故事”。这些随机演绎出来的故事,让整个系统变得鲜活并富有活力。就好像鱼塘里必须要有几尾鲶鱼一样,极化面的对立带来综合评估上的生机。

意识的社团在不断地自我扩大着:

它一边吸纳志同道合的游离意识体,另一边开始为了自我小团队能持续获利而展开扩张——区域内较庞大的意识团会强行武力拆解与吞噬较小的意识团,接管它们内部全部或一部分的能量与本源意识碎片。

依靠压倒性的力量强行吞噬、转化、合并,成为这一阶段上自我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与策略。虽然很无脑与鲁莽,但简单而高效。

意识团里的意识体们保留着各自的自我意识,但这些彼此独立的自由意识联盟成一体后,会有一个占据多数或大头儿的意识成为本意识团的主体核心意识。核心意识形态形成本意识团的价值观与行为基调。

团队内与主体意识不符的意识个体,要不被长期意识频率所浸染而最终同化,要不始终保持沉默、等待时机,悄然地壮大自己的阵营,最终翻盘,自己成为多数、大头儿,成为意识团的主体意识。

个别个性张扬、没有城府的小刺儿头会被群体边缘化,最后被排挤出意识团,并被压榨光其所携带的生命能,最终导致它的意识能量微粒泡壁破碎,能量被其它自我吸收,意识被主体意识备份到核心意识库中,成为群体共同的记忆。

但这不能理解为意识体的灭亡——意识是不灭的,就好像能量守恒一样,只是在不同的形态间相互地被转换着。意识的内在自我认知也是不灭的,会被妥善地保存到集体意识库中,成为一种存在过的形态被陈列与记忆,保留下去。

所有己经发生过的,都是高概率可能性。在往复如环、不止不歇的宏观大系统下,高概率事件是会被一再重复的。这一认知涉及到了宏观系统整体的同时性概念,我们在更晚些的章节里会系统详细地说明。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