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杨阁老和楚阁老都在赶来的路上。他们保证,一定会保住太子的储君之位,绝不会让您失望。还请您……”
“皇帝废储的圣旨,大概今明两天就该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只有半天时间。”
叶鸢找不到叶西来,是因为她一早就出宫了。
出宫的原因么,自然是因为有人着急见她。
朝廷上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与磬王之争,根本就是皇帝一心想废太子。
从先皇后薨逝之后,大家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这些年,除了有个叶西来突然冒出来之外,绝大部分人,基本上已经默默接受了这一点。
对他们来说,谁当太子,除了少数几个顽固派之外,绝大部分人,是不太在乎的。
反正皇帝儿子多,这个不行,那个上也一样。
再说太子也好,磬王也罢,看上去都不是荒唐无能之辈,至少比当今要好伺候一些。
所以在有了叶家的前车之鉴后,朝中大臣,没有一个想要卷进储君之争的。
只是可惜,他们不想卷进去,别人可就不那么想了。
尤其是各地藩王,这群王爷世子们,对朝廷大事,那可是关心得很。没风都想试着掀起三层浪,何况有风?
一见朝廷又开始闹起来,自然是一点儿不客气地,恨不得掘地三尺,也要挖出一点儿东西来。
趁着这次搜剿贼匪,别说,这回,还真被他们给挖着了。
今上濳邸,也就是一直被封着的恭王府,居然挖出了十几具尸体。而且,全都是几岁幼童的骸骨。
此事非同小可,要知道,亲王府又不是扶幼院?又怎么会平白养孩子?
那些孩子,除了皇帝自已的,不做他想。
众所周知,皇帝登基之前,曾娶过一任王妃,但除了一个正妻和两名侧妃之外,到底有多少女人,谁也不清楚。这些女人给他生了好几十个孩子,除了两位公主之外,一个都没养活。
但是,那些死了的,也是立了名册,埋在皇家陵园的啊!
这些又是哪儿来的?
大臣们不敢多想,但几家藩王却却突然联手,把人证给找出来了。
亏得叶西来先一步得到消息通知他们,但是,她也有条件。
若不能保下太子,她便直接让皇帝翻车,去和天下人交代。
大臣们没法,只能一边劝皇帝不要废太子,一边把此事告诉磬王,希望他能顾全大局。
磬王得到消息,急匆匆地赶来,就看到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孩,正坐在茶楼雅座上晃脚。
一见到他,对方就笑了。
“皇帝听信妖僧邪道之言,相信食人可得长生。竟然食其亲子,意欲常驻青春。”叶西来笑眯眯地望着在府中养了一大群高僧神道的磬王,说:“你们父子,还真是一脉相承,都有同样的喜好啊!”
冤枉啊!他请高僧只是因为她这个神女太难搞,专门弄来和她打擂台的!
这下还没派上用场就先废了!
施宏盛欲哭无泪,他哪里想到,自已第一次和神女正面交手,居然是给自已的亲爹擦屁股。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虽然一百个不愿一相信,但证据摆在面前,更何况还有其他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此事不论真假,都会搅动人心,他不得不低头。
一旦皇帝食人,下手的还是自已的亲身骨肉这种事传出去,别说当太子了,皇帝的位置恐怕都坐不稳了。
明明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储位之争,为什么进程拉到一半,直接把原本应该坐在裁判席上的皇帝拉下场了?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面前的小女孩儿,莫名地想:或许是因为,面前这位,觉得自已才是裁判。
诸位大臣被挖出来,突然全部站太子的原因,就这么被他找到了。
皇帝已经老了,过去这些年的行径,早已让人失去了对他说真话的勇气。
所以挖出恭王府陈尸的事情,满朝文武,皇子王孙,甚至还要加上皇帝身边最忠心的底走狗和太监,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把事实说给他听。
此次时刻,他大概还高枕龙床,以为曾经的秘密,根本不会曝光。
或许也是对皇权太过自信,以为即便曝光出来,也有足够的能力隐藏。
却不曾想,站在他对面的,还有叶西来这个异类。
她可以一句话就定生死,因为无知的民众们认为她代表了神佛意志,堪透了生死轮回。
所以不论她说的是真是假,他们都会相信。
而一旦她搬出皇宫,就说明,她认为皇帝无德,的确是杀子而食的在罪人。
到时候天下群雄奋起,都不用找别的借口,一句降妖除魔,便站在了至高点上,没有造反的德压力了。
“本王,并不相信父皇会如此荒唐,这其中必是有什么误会。”
“嗯,你可以和天下人解释。看他们听还是不听。”
这不是废话么?
有她这个真神仙背书,天下人怎么会不相信?
施宏盛深吸一口气,道:“为了江山社稷,也为了父皇的名誉,本王自然愿意后退一步。只是,您要我怎么相信,我放太子一马后,他们会销毁证据,放过父皇?”
“我放过皇帝就是了。”
“您可真是,十分狂妄。”
“狂妄?我还以为你会说我无情呢。毕竟你死了那么多姐妹兄弟,我这神女,居然没有第一时间为他们报仇,反而让他们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
施宏盛脸一红,明白她是在嘲笑自已自持饱读圣贤书,居然也不曾想过为死去的兄弟们伸冤。
但他也觉得自已委屈,只能道:“子不言父之过,殿下若想取笑于我,那笑便是了。”
“不笑你。”叶西来拍拍手:“我等你消息,磬王殿下,别让我失望。”
施宏盛深吸一口气,起身走了。
皇宫里,皇帝左右没等来椒房宫低头,立刻召集大臣,准备颁布废储圣旨。
朝臣们焦急不已,绞尽脑汁,想着待会儿要怎么说服皇帝。
皇帝阴沉沉地看着这一群乱臣贼子的脸,心中怒火滔天。
杀太子果然是对的,这群人果然等不及让自已去死,早早就投靠太子了!
呵呵!
他绝对不会让他们如愿。
“念吧。”
皇帝吩咐一声,不给任何人求情的机会,准备直接让人宣读废储圣旨。
却没想到,话刚出口,磬王却率先一步站了出来。
只见这位与太子死磕多年的男人,往地上一跪,高声说道:“父皇,儿臣启奏,太子之事,皆是冤枉。是儿臣因不满太子身居储位,捏造证据,栽赃陷害。今日幡然醒悟,特来请罪,请父皇责罚。”
满朝文武:……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