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请允许我西游 > 第7章 悟闻探共鸣

第7章 悟闻探共鸣

引气入体考校的喧嚣渐渐散去,灵台方寸山又恢复了往日的清净。然而,对于那些未能通过考校的弟子而言,这份清净却带着几分萧瑟与不安。悟闻的隔壁,那位名叫悟真的小师弟,便是其中之一。

接连几日,悟闻都能在夜深人静时,听到悟真房内传来低低的啜泣和翻动行囊的声音。显然,这位小师弟己经做好了离开三星洞的准备。按照道观的规矩,连续三次引气入体考校不通过者,便会被遣下山去,断了这仙缘。

悟闻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他自己虽然侥幸过关,但深知那完全是凭借六耳天賦的“作弊”才勉强达成,并非真正的实力。若是没有六耳,他恐怕比悟真好不了多少。这种认知,让他对悟真的遭遇多了一份同情,也让他对自己未来的修行之路,产生了一丝紧迫感。

“不行,我不能一首依赖这种侥幸。”悟闻在自己的小屋内暗下决心,“我必须真正理解那‘共鸣’的奥秘,掌握引气入体的法门,否则,下一次考校,我未必还有这般好运。”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悟闻除了每日聆听祖师讲道,完成道观分配的一些简单杂役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对“共鸣”的探索之中。

他回到自己的小屋,盘膝而坐,闭上双眼,努力回忆着考校那日,六耳捕捉到的那些成功引气入体的师兄们体内发出的细微声音。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频率和节奏,仿佛是他们的身体与天地间的某种力量达成了和谐的统一。

他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或急或缓,或深或浅,试图找到与那种“共鸣声”相匹配的节奏。他又尝试着控制自己的心跳,甚至集中意念去感受肌肉最细微的震颤。然而,这“共鸣”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他常常一坐就是数个时辰,非但没能稳定地引来灵气,反而因为胡乱尝试,搞得自己头晕眼花,气血翻腾。

“看来,单靠自己瞎琢磨是不行的。”数日苦修无果后,悟闻有些气馁。他决定去向师兄们请教一番。

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那位热情好客的悟能师兄。悟能师兄虽然在引气入体方面也只是勉强合格,但毕竟比他早入门数月,或许会有一些心得体会。

“悟能师兄,”悟闻找到正在庭院中打扫落叶的悟能,“小弟在引气入体方面尚有诸多不解,不知师兄可否指点一二?”

悟能师兄闻言,立刻放下扫帚,乐呵呵地说道:“悟闻师弟客气了!咱们师兄弟之间,本就该相互扶持。这引气入体嘛,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依我看,关键就在于一个‘诚’字,心诚则灵!只要你心无杂念,意念高度集中,自然就能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悟能师兄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大多是些“心诚则灵”、“天人感应”之类比较玄乎的理论。悟闻听了半天,虽然觉得有些道理,但对于如何具体操作,依旧是一头雾水。不过,悟能师兄的这份热情,还是让他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辞别了悟能师兄,悟闻心想,或许应该去观察那些真正精于此道的师兄是如何修行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六耳神通,“偷听”那些引气功夫较为扎实的师兄们,尤其是大师兄广大,以及那位平日里沉默寡言,但据说在“悟”字辈中引气功夫最为精纯的悟玄师兄。

这一听之下,果然有了新的发现。他注意到,这些师兄在入定或行功之时,他们身体周围的空气似乎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流动,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气场。而他们体内的那种“共鸣声”,也比考校时那些勉强过关的弟子要清晰、悠长得多,带着一种稳定而和谐的韵律。

“他们的共鸣,似乎更加……纯粹,也更加持久。”悟闻心中暗暗比较,“而我当时捕捉到的,只是一闪而逝的瞬间。这其中,定有更深层次的诀窍。”

就在悟闻苦苦思索之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让他对“共鸣”的理解,有了一丝新的感悟。

那日午后,悟闻在后山一处僻静的山坳中练习引气。此处草木繁盛,人迹罕至,正是个清修的好地方。他正凝神静坐,忽然六耳一动,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压抑的、断断续续的抽噎声,以及努力控制呼吸的“呼哧”声。

他心中一动,悄悄循声而去,只见在一块大石之后,悟真小师弟正双眼通红,满脸泪痕地盘膝而坐,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引气入体。他那瘦小的身躯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显然己经尝试了很久,却依旧未能成功。

看着悟真那副不甘放弃、拼尽全力的模样,悟闻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佩。虽然资质平平,但这份执着与刻苦,却远超许多弟子。

就在这时,悟闻的六耳突然捕捉到了一丝异样!他发现,在悟真极度渴望成功、精神高度集中的那一刹那,他体内竟然也隐隐约约地产生了一种微弱的“频率波动”!虽然这种波动与那些成功引气的师兄们的“共鸣声”截然不同,显得杂乱而无序,但它确实存在!

“难道说……”悟闻脑中灵光一闪,“所谓的‘共鸣’,并不仅仅是生理层面呼吸、心跳的调整,更与心境的纯粹、意念的专注程度,甚至……情感的投入有关?”

这个念头如同拨云见日,让悟闻豁然开朗!他之前一首将注意力放在模仿那些成功者的生理节奏上,却忽略了他们修行时的那种心无旁骛、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受到这个意外的启发,悟闻对六耳天賦的应用,也有了新的思路。他开始尝试不仅仅是“听”那些声音,更是用心去“感受”那些成功者在修行时的内在心境和意念状态。他将六耳听到的那些成功的“声音样本”——包括呼吸的节奏、心跳的频率、甚至肌肉筋骨间细微的震动——在脑海中不断回放、分析,然后尝试着让自己的身体,从外在的生理状态到内在的精神意念,都向那个“完美样本”去校准,去靠拢。

这个过程,比单纯的模仿声音要困难百倍,也更加耗费心神。他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将六耳的听觉、自身的触觉、以及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地进行细微的调整和校正。

日子一天天过去,悟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小屋内的蒲团上,留下了他无数次尝试的汗水。他的双耳因为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而微微发烫,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明亮,越来越专注。

终于,在又一个寂静的夜晚,当悟闻再次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校准”状态时,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纯、都要凝练的清凉气息,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主动地、欢快地涌入了他的体内!

这股灵气不再像之前那般微弱如发丝,而是如同涓涓细流,顺着他的经脉,畅通无阻地汇入了丹田。那一刻,他体内的“共鸣声”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稳定而悠长,仿佛与天地间的某种韵律达成了完美的和谐。

“嗡——”金手指再次震动,一行新的提示浮现:“叮!关键事件:引气入体。共鸣之秘初窥门径!完成度:25%。期待值:30%。备注: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如一,方得真谛。”

“成功了!这次是真的掌握了一些诀窍!”悟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虽然完成度和期待值提升得依旧不多,但他知道,自己这次的进步,是质的飞跃!

在他沉浸在喜悦中时,忽然想起了仍在苦苦挣扎的悟真小师弟。他略一思忖,起身走出了小屋。他来到悟真房前,见里面依旧亮着微弱的灯光,便轻轻叩了叩门。

“谁?”悟真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警惕。

“悟真师弟,是我,悟闻。”

片刻后,房门打开,悟真那张憔悴的小脸出现在门后。见到是悟闻,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悟闻看着他,斟酌着说道:“悟真师弟,我方才修行,偶有所得。师父常言,修行在心,不在形。或许……我们太过执着于‘引’,而忽略了‘静’与‘诚’的本意。有时候,放空自己,反而更能感知到天地间的玄妙。”

他没有首接点破“共鸣”之事,只是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分享了一点自己对“静心”和“专注”的“粗浅理解”。他知道,修行之路,终究要靠自己去悟。他能做的,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一点善意的提醒。

悟真听了悟闻的话,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睛,但眼神中那份绝望,似乎消散了一些。他低声道:“多谢悟闻师兄指点……”

悟闻微微一笑,不再多言,转身离去。他知道,自己对“共鸣”的探索,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三星洞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六耳天賦的潜力也远未被完全开发。他抬头望向夜空中朗照的明月与稀疏的星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