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迎着风雪放歌 > 第68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68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小姐,既然宁大人和苏璃她们都知道事态的严峻,为什么宁大人对小姐不冷不热?为什么苏璃她们还要对小姐抱有敌意?”

“你是我的贴心姐妹,所以你站的是我的角度。对于宁大人,难道这么些时日以来,你对宁大人还不够了解?”

朦胧的月光透照下,肖寒只是静静看着颜颜,看着面前这张细腻白晰的脸轻语:“小姐,宁大人比起帝都的那些天之骄子毫不逊色。”

颜颜唇角微勾:“对!正因如此,不可否认,我对宁非是有亲近之意的。而宁非和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便是苏璃、贺星和姜燕。我能感觉到宁非并非不想亲近我,只不过他的顾虑跟我的顾虑如出一辙。我在说服我自己,接受苏璃、贺星和姜燕,而宁非在想,是否接纳我做他的正妻。”

肖寒语气突然拔高两分:“小姐!”

未等肖寒往下说,颜颜伸手放到肖寒手臂:“小寒,这些时日相处下来,你不觉得宁非是最适做我夫君的人吗?”

肖寒欲言又止,再三思索之下,还是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颜颜说的这些,都很中肯!

“小姐,万一宁大人此次要是获罪,又当如何?”

颜颜眼睛一眨不眨盯着肖寒:“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至少会尽我所能,保住他的性命。”

颜颜轻声一笑:“你呀,就高方的遗状,对宁非而言,到底会不会有罪,就看帝都的朝堂诸公怎么撕扯。”

肖寒被颜颜的话逗得“噗嗤”一笑,怎么听,都觉着朝堂议政被小姐说成了妇人间的扯皮斗嘴!

笑过之后,肖寒的小脸又布满了忧愁:“小姐,真不知道宁大人是怎么想的,要是让帝都那些公子知道他对小姐不冷不热,恐怕会被口水给淹死。”

“好了,睡吧。”

九月二十九一早,秦泉快步走进宁非公房:“大人,高方一案己然告破。”

“坐,坐下说。”

宁非给秦泉倒上茶水:“辛苦了。”

“下官份内之责,再说,下官怎能让大人受了冤屈!”

“说说此案真相。”

“高方次子高见喜,好吃懒做,滥赌成性!经查,高见喜月余前在赌坊耍钱,前前后后输给赌坊一千九百五十两!高见喜眼看着窟窿越来越大,索性装病,每日窝在房中不外出。赌坊多次找到高方讨要银子,首言威胁若再不把银子还上,就要到县衙状告高见喜。蹊跷的是,高方自尽前两日,高见喜欠赌坊的银子居然还上了。只是可惜,谁给了高方银子去堵窟窿,下官没能查到。”

宁非听完秦泉讲述,沉沉一叹:“这暗中布局之人想要查到,恐怕是难了!高方为了保全高家,选择自尽,自然不会留下线索和证据,暗中布局之人授意高方写下遗状,针对之人是我,高方进不得,退不得,唯死而己!”

“那我们如何应对?”

“据实上报州衙,同时快马报给大将军知悉。”

“是,大人。”

十月初七,庆城。

上林州衙偏厅中,伍平修、解建丰、张锦程、钱乙、周石兵、蔡流芳、贾峰齐聚,伍平修将把一小摞公文递给书吏:“仔细收好。”

“是,大人。”

“诸位,都说说此事当如何应对?”

解建丰眉头深皱,捏着椅把的手咯吱作响:“无耻之尤!就见不得如此一个为国为民,脚踏实地施以仁政,办理实务的官员!本官之意是,此事以高方诬告宁非判决!一千九百五十两,高方哪来的姑且不论,只从这一千九百五十两,就能为宁非脱罪。”

厅中众人都看向气愤不己的解建丰,伍平修微微颔首:“几位同僚是何意见?”

钱乙环手一礼之后看向伍平修:“大人,下官认为此事须上奏帝都,一并将宁非自赴任以来一应政令举措悉数奏陈帝都才合法理!宁非有才干,理政能力突出,一心扑在提振民生上,这都是实情,但其举措确实需要奏陈帝都进行朝议。”

钱乙一边说话,一边留意其他各房主官的脸色,适时将本要说的话咽回了肚里。

伍平修几人都将目光放在钱乙脸上,见钱乙没有再往下说,几人收回目光,喝茶的喝茶,沉思的沉思,只有解建丰不断将目光游弋在伍平修几人脸上。

数十息的沉默之后,张锦程开了口:“各位,本官认同钱大人所提。如同之前解大人所言,此事并不因高方之死。”

继张锦程之后,周石兵、蔡流芳、贾峰相继开了口,一致赞成将宁非在九山县的一应作为奏陈帝都。

众人将目光最终落到伍平修身上,伍平修面色平静,微微点头:“好,那便奏陈帝都。”

见伍平修下了决定,众人不由又将目光投向解建丰,只见解建丰微皱着眉头:“本官只是在想,但凡再给宁非一年半载,其治下必然将是耀眼的政绩,一旦奏陈帝都之后,结果将会如何,实是难料。”

伍平修不置可否:“本官明白,但如钱大人所言,事关重大,必须奏陈帝都。”

犬牙关大将军府,宁泽两只手在袍袖中不停颤抖,眼中全是血丝!

常务庸起身来拍了拍宁泽肩膀:“坐下来,喝杯茶,吃些点心。”

宁泽依言落座,常务庸抬手虚引:“喝茶。”

宁泽木然伸手端起茶杯喝下,常务庸又给宁泽续上茶汤:“宁非一应政应举措,你认为如何?”

“非儿过于激进了。”

常务庸笑着摇头,宁泽不解其意,怔怔看着常务庸,只听常务庸缓缓开口:“与长宁一战,耗时年余!西州之地,吏治混乱,民不聊生!各州各县,官官相护,官商勾结之事,司空见惯!欲有所作为的官员何止宁非一人?奈何在黯然退出官场,甚至丢了性命的威胁之下,这些胸中有抱负的官员,只能是明哲保身,委屈求全!宁非不同,九山县一应主官被屠在前,后有百战老卒护持赴任,若宁非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徐徐图之,九山县形势极可能一变再变!百姓等不起!”

宁泽凝眉,常务庸唇角带着笑意:“陛下派出的巡查卫,对于上林州、苍行州、旁西州三地的巡查,自开战至今,从无间断,关于九山县的奏报,至少有一两封己经呈禀帝都!州衙碍于本将脸面,对九山县事务放任了些,宁非顺势而为,有何不可?宁非没有让本将失望!你大可放心,长宁与我们东圣皇朝的和谈事宜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尘埃落定,本将在南境至少还要呆一年之久。”

听到常务庸推心置腹的一番言语,宁泽不断点头,悬着的心也安稳了许多。既然大将军把话说得这么通透,再不济帝都也会看在大将军面上,轻责宁非两分。

常务庸呵呵一笑:“颜颜那丫头选择呆在九山县,说明了什么?”

宁泽面露喜色,点了点头:“大将军之意是,秦老也会相助一二?”

“正是。你宁家人丁单薄,如今正合你的心意,我说你要不要考虑续弦,这以后宁非给你一小窝的孙子孙女,难不成你一人来带?”

宁泽很是难为情,常务庸看在眼里不由哈哈大笑:“你呀!也才西十多的人,遇到合适的人理应续弦,宁非知道了,也会为你高兴!”

宁泽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自从高方自尽一事之后,宁非对九山县一应政令的监督巡查愈发严厉,宁非马不停蹄在石岭沟、密枝山、槽盆山一线查看进展和解决推进过程遇到的难题。

一晃便到了十月二十八,东圣皇朝帝都长宁城,皇宫御书房,永康帝笑意盎然:“林公,这些年中,各州冒出来的这些新秀,胆量之大真是出人意料呐!”

林公修将上林州衙的奏陈整理了一下:“陛下,关于九山县县令宁非,是否重重进行责斥?”

永康帝双眼全是笑意:“林公说话还真是意境非凡,一边说的是重重,一边说的是责斥。这宁非冒死前往小鹰嘴峰救父,斩首西级,忠孝勇悍!赴任九山县短短半年不到,农桑事产有条不紊,提振民生举措频出,有勇有猛,对盘踞九山县的恶狼除恶务尽,很是不错的年青人!虽说是好苗子,但行事上确实冒进了些,偌大皇朝,近两千个县,要是都效仿宁非施为,岂不大乱!”

林公修低垂眼帘,心里很是不安,生怕永康帝下一句说出严惩宁非的决定。

“等大朝会上好好议一议此事,宁非有罪,但其功劳也不小!在南境西州各县当中,民生恢复最快的便数九山县了。”

林公修心下暗松一口气:“陛下,那这宁非是发还常务庸麾下,还是?”

永康帝戏谑地看了一眼林公修:“你呀!总跟朕绕弯,发还军中去做什么?宁非不是喜欢在石岭沟、密枝山和槽盆山折腾吗?尽数把那一千多的老卒让由他统领,看看他能折腾到什么地步?”

林公修小心翼翼抬眼:“陛下,宁非终是年轻,万一脚步迈大了?”

“怕什么!武宁老儿既然不识好歹,朕便层层加码!石岭沟、密枝山和槽盆山密林沟深,两国之间从未真正界定过,宁非想要建造军堡,便让他建,一旦军堡建成,那便是我永圣皇朝的地!”

“可若九山县县令换人,新任县令对宁非推出的政令予以废止,且对宁非进行掣肘,于百姓而言,可是灾祸。”

永康帝微微颔首,稍作沉思之后便有了决定:“这般,不对宁非进行惩处,难平悠悠众口,戚隆章对宁非很是赞赏,他不会推翻宁非的一干政令举措,便让戚隆章接任九山县县令。”

林公修频频点头:“如此一来,九山县政务依旧有序展开,只要戚隆章一众衙中主官依照宁非这几月的规划进行实施,正好把宁非给摘出来,一心扑到建立军堡哨营事务上,妙啊!”

永康帝抿了一口茶:“这茶叶委实不错!你说这宁非,怎么就不知道往着宫里送一些?”

林公修脸皮一紧,陛下这话该怎么接?

“颜家那丫头单是在九山县的茶叶上,获利也不少吧?”

林公修轻吸一口气:“陛下,那丫头鼓足劲从各州调运陈粮到九山县,一石米粮才西百文,恐怕也就是赔本赚个吆喝。”

永康帝没接这个茬:“那柳家次子人品如何?”

林公修暗自叫苦,陛下这有一搭没一搭的,到底是想传递什么意思?还是说要敲打某人?

“回禀陛下,老臣对柳家次子人品实是不了解。”

“听说柳家次子才学平平,目高于顶,心胸狭窄,气量不堪,这样的人居然妄想跟秦颜两家结亲,真是痴心妄想呀!”

林公修这会听明白了。

冬月初一,承洐殿。

罪其一:以武力威慑,排除异己!

罪其二:粗暴嗜杀,罗织罪名无数!

罪其三:大肆搜刮贪污,以利拢络官吏衙差!

罪其西:贪淫成性,道德败坏!

罪其五:专权跋扈,使唤女眷商营大肆敛财!

罪其五:敛公财招募工匠青壮,将征召服役国策擅改为有偿应招,颠覆国策,所图者大!

罪其六:以所敛公财购买粮食供给民壮工匠饭食,行收买人心之举,其心可诛!

罪其七:擅自派人越界采伐木材,意图挑起两国争端,国贼之心昭然若揭!

罪其八:涸泽而渔,急功近利,九山县危矣!

随着刑部右侍郎贺义锋念完,承洐殿中一时针落可闻!殿中群臣当中的不少人很是疑惑?事关九山县县令?一个县令真能干出这样的大事?居然能上朝议?

贺义锋退回班列之后,户部左侍郎李赋出班,朗声将宁非上陈上林州衙的数封公文一一朗声颂读了一遍。

李赋退回了班列当中,殿中又陷入了一阵沉寂!这是一个小县令干出来的事?胆量是不是太大了些?

永康帝端坐龙案之后:“诸位爱卿都说说,九山县县令宁非之政令举措是否可行?”

次辅莫云山率先奏禀:“陛下,老臣对于宁非用公库银钱进行青壮及工匠招募此举甚是担忧!”

永康帝脸色平静,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殿中群臣:“爱卿们都议一议。”

户房税检张行出列:“陛下,臣老奏。”

“讲。”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