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完毕,李云龙扫视一圈众人,沉声道:“明天一早出发,都回去准备!”
特战连众人齐声应诺,脚步声渐次远去,祠堂内只剩下李云龙凝视地图的身影。
夜幕深沉,黑云山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中。
此刻,黑云山深处的黑云寨内,火把将山寨照得通明。
火光照在寨墙上,映出晃动的人影,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的柴火味。
谢宝庆刚送走新二团的政委,搓着双手在聚义厅里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写满了烦躁与不满。
谢宝庆心里正盘算着:八路军三番五次来谈收编,真把黑云寨当成砧板上的肉了?在这乱世,谁拳头硬谁说了算,就凭他们几句大道理,想让兄弟们放下自由去当差?没门!
聚义厅内几个土匪围着火堆烤火,刀疤脸的二当家歪坐在椅子上,吐了口唾沫,眼神里满是轻蔑:“姓孔的还想收编咱们?咱在这山头逍遥自在,凭啥给人当差!”
二当家想起平日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再想到要受八路军那些规矩的约束,心里就一阵抵触。
话音未落,满脸横肉的三当家猛拍桌子,震得桌上的酒碗都跳了跳。他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可人家新二团兵强马壮,最近听说扩充了六个连,加起来1000多人了,真动起手来……”
三当家心里清楚,八路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要是真的撕破脸,黑云寨未必能讨到好。
刀疤脸二当家一听,立马斜睨着三当家,咧着嘴露出一口黄牙,冷笑道:“八路军有啥了不起?咱在这黑云山占山为王,吃香的喝辣的,凭啥听他们指挥?”
二当家站起身,拍了拍腰间的驳壳枪,“就他们那点破枪,能比得上咱从鬼子、伪军手里抢来的家伙?”
在二当家看来,八路军装备简陋,不过是一群穷当兵的,根本不放在眼里。
土匪中一个叫丧门星也跟着起哄,他晃了晃手里的烟枪,尖着嗓子说道:“就是!咱手里的家伙都是从鬼子、伪军手里抢来的,4 挺捷克式,还有一挺 92 式重机枪,抵得上一个加强连。
就凭八路军那点装备,还想收编咱们?做梦吧!”
其他土匪也纷纷附和,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声,言语间满是对八路军的轻蔑,仿佛根本不把这支抗日队伍放在眼里。
在他们心中,自己占着易守难攻的山头,有精良的武器,又不受约束,远比当八路军自在得多。
而与此同时。
在新二团驻地,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新二团政委正对着一堆情报资料,眉头紧锁,神情严肃而专注。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纸上的文字,手中的钢笔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仔细梳理着关于黑云寨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良久,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眼中布满血丝。
这些天,他几乎不眠不休地收集情报,就是想为解决黑云寨的问题找到最佳方案。
政委拿起整理好的资料,快步走向孔捷的屋子,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和团长商量出个妥善的办法,既不能让黑云寨成为隐患,又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孔捷坐在办公桌前,嘴里叼着烟杆,眉头微蹙,眼神中透着忧虑。桌上摊开的地图上,黑云寨的位置被红笔重重标记,仿佛一个刺眼的伤疤。
听到敲门声,他应了一声 “进”,看到政委拿着资料进来,连忙起身,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老伙计,坐,黑云寨的情况摸清楚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迫切想知道关于黑云寨的详细情况。
政委将资料摊开放在桌上,神色凝重地说道:“情况不容乐观。黑云寨有 200 多人,武器弹药不少,都是从鬼子、伪军手里缴获的,光是机枪就有 5 挺,战斗力确实能抵得上咱一个加强连。”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资料上的数据,神情严肃。
孔捷听着,脸色愈发阴沉,他取下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步。
这股土匪盘踞在自己地盘上,就像扎进肉里的刺,让他如芒在背,绝不能放任不管。
要是任由他们发展,日后必定是个大麻烦,说不定还会和鬼子勾结,成为抗日道路上的绊脚石。可要是强攻,以黑云寨易守难攻的地形和他们的装备,新二团必然会有不小的伤亡,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每一个战士都是宝贵的抗日力量,他舍不得让兄弟们白白牺牲。
“这股土匪势力绝不能留。” 孔捷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着政委,语气坚决,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狠劲。
但他心里也清楚,不能冲动行事,必须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政委沉思片刻,开口说道:“我看也不能一味地武力解决。我调查过,黑云寨虽然做过不少打家劫舍的恶事,但也打过鬼子、晋绥军和中央军,说明他们还是有点抗日意识,有那么点政治觉悟的。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收编,等把他们收编过来,经过教育改造,就能成为咱八路军的一份子,一起打鬼子,壮大咱们的抗日力量。”
政委说得不紧不慢,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他看来,只要方法得当,说不定能将这群土匪改造成抗日的好苗子。
孔捷听后,重新坐回椅子上,又点起烟杆,深吸一口,烟雾缭绕中,他陷入了思考。
强攻,代价太大,放任不管,后患无穷。
收编,或许真的是个可行的办法。
如果能成功收编,不仅能消除黑云寨这个隐患,还能增强新二团的实力,让这些土匪在八路军的纪律约束下,真正走上抗日救国的正道。
想到这儿,他眼神中的忧虑渐渐被一丝希望取代,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收编哪有那么容易,这群土匪桀骜不驯,真能乖乖听话吗?
“先尝试一下收编,不行再另寻办法,绝不能让这黑云寨在新二团的驻地上作乱。”
孔捷目光坚定了几分,将烟杆收起,看向政委,“老伙计,你说得对,咱们先礼后兵,试试能不能把他们拉到咱们这边来。”
政委点点头,说道:“好!我这就去准备收编的具体方案,和黑云寨那边再沟通沟通,争取能谈出个好结果。”
两人又针对收编一事详细交谈了许久,从谈判的人员安排,到收编后的训练、管理计划,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他们都清楚,这次收编任务困难重重,但为了抗日大局,为了新二团的发展,无论如何都要尽力一试。
……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泛起鱼肚白,凛冽的寒风还在呼啸,孔捷己经穿戴整齐,和新二团政委带着几个警卫匆匆出发。
孔捷的领口结着薄薄的冰碴,每走一步,脚下的积雪就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昨夜,孔捷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黑云寨的事。
孔捷盯着头顶晃动的煤油灯影子,反复权衡利弊,最终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支土匪队伍收编过来。
在孔捷看来,收编黑云寨的 200 多名土匪,就像在新二团的版图上落下一枚关键棋子。
不仅能壮大新二团的兵力,还能彻底消除防区内的一大隐患。
他握紧拳头,在心里盘算着,黑云寨在此盘踞多年,抢了不少晋绥军、中央军和日军的物资,积攒了大量武器装备。
就算到时候改造不好这群土匪,也能设法把这些装备留下。他甚至设想好了具体步骤:等土匪们受不了八路军的纪律想要离开时,就以这个理由要求他们交出武器,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想到之前己有一股土匪成功收编进新二团,成为六个新兵连之一,孔捷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对这次招安计划愈发有信心。
黑云寨位于新二团防区之内,路程不算太远,但积雪覆盖的山路格外难走。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着,很快就来到了黑云山脚下。
抬眼望去,整座黑云山被白雪覆盖,宛如披上了一层银装,浓雾在山间缭绕,只能隐约看到半个山体。
山路上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对于没来过的人来说,想要找到黑云寨的位置难如登天。
政委不时掏出地图确认方位,凭借着前一天的记忆,带着众人小心翼翼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一路上,孔捷沉默不语,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里默默祈祷这次行动能够顺利。
终于,众人抵达了黑云寨。到了寨门口,孔捷整了整军容,向站岗的土匪喽啰表明了自己新二团团长的身份和来意,让对方进去通报。
谁能想到,这一等就是半个钟头。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警卫们握着枪的手都快冻僵了,一个个冻得首跺脚,不停地哈气搓手。
孔捷双手抱在胸前,在原地来回踱步,眉头越皱越紧,他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心里清楚,自己己经亮明身份,却还遭到如此冷遇,黑云寨土匪们的态度不言而喻。
又过了十分钟,孔捷冻得浑身发抖,牙齿都开始打颤,实在忍不住,掏出随身携带的烟杆点上,猛吸了几口,试图用烟草的温度驱散寒意。
火星在风雪中明明灭灭,烟雾刚冒出来就被寒风卷走。一旁的政委见状,忍不住劝道:“团长,看来这群土匪并不想被收编,要不咱们还是回去吧。
再这么等下去,战士们都要冻坏了。”
孔捷眉头紧皱,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白色烟雾,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行,这群土匪收编的事对我们新二团至关重要,可能他谢宝庆是在考验我们的态度,再等等吧。
咱们八路军不能被这点困难吓倒,越是这样,越要沉住气。”
就这样,众人又在寒风中苦苦等待了十多分钟,前前后后差不多等了一个小时,黑云寨的寨门才终于缓缓打开。
厚重的木门发出 “吱呀” 的声响,
谢宝庆带着一帮土匪慢悠悠地走了出来,只见他长相丑陋,说话还磕磕巴巴:“哎呀,孔…… 孔团长,您大驾光临本寨,有失远迎,我谢宝庆竟还让孔团长等了这么久,实在抱歉。”
虽然他嘴上说着道歉的话,但语气冰冷生硬,眼神里满是戒备,没有一丝诚意。
孔捷听出了对方的敷衍,可想到收编大计,脸上还是挤出笑容,客气地说道:“谢大当家的,我孔捷久仰你的大名,今天到访,见到谢大当家的发现果真是一方豪杰啊!
这黑云寨易守难攻,大当家能经营得风生水起,真是让人佩服。”
谢宝庆仰头大笑几声,笑声在空旷的寨门前回荡:“孔团长谬赞了,来,诸位快请进!别在这外头冻着了。”
随后,孔捷一行人跟着谢宝庆走进了黑云寨,每走一步,孔捷都在暗暗观察寨内的布局和防御设施。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李云龙正带着特战连,背着武器装备朝着黑云山行进。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李云龙特意选择走偏僻山路,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被土匪的眼线发现。队伍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树林间,树枝上的积雪不时掉落,砸在战士们的钢盔上。
这使得原本只需一两个时辰的路程,硬生生延长到了三个时辰。
出发前,李云龙留下一个小组在双水村,防止其他土匪趁机捣乱,还让赵刚返回团部,处理团里落下的工作。
“老赵,团里的事就交给你了,我去把黑云寨这颗钉子拔掉。” 李云龙拍着赵刚的肩膀说道。
“老李小心点,别冲动。” 赵刚临走时担忧的嘱咐道。
这次特战队一共 77 人,每人配备一把 M1 冲锋枪和五个弹夹,还携带了 20 架掷弹筒。
看着队伍精良的装备,李云龙心里清楚,这样的火力足以对付黑云寨那 200 多名土匪,但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时不时停下脚步,观察西周的动静,确保没有暴露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