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骑在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上,浓眉紧紧皱成一个 “川” 字,额角青筋随着呼吸微微跳动。他眼神冷峻而锐利,像两把出鞘的利刃般扫视着身后列队的战士,干裂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首线,喉结上下滚动了两下,粗糙的手掌在马鞍上反复,仿佛要把每一丝紧张都揉进皮革里。
突然,李云龙猛地抬起右臂,做了个干脆利落的下劈动作,声如洪钟般吼道:“各连注意!立即出发,前往清风山后集结!” 这喊声震得附近的树叶都微微颤动,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来回激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骑兵连的战马像是接收到了冲锋的信号,齐刷刷地昂首嘶鸣,马蹄铁重重地踏在崎岖的山路上,扬起一片片尘土,踏出的节奏密集而有力,如同擂响的战鼓。
李云龙见状,左手稳稳地攥住缰绳,右手撑着马鞍,身体微微前倾,利落地翻身上马,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练。
他右手按在腰间的配枪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处清风山起伏的轮廓,眼神中透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却也藏着一丝对未知战局的隐忧。
......
山间的微风轻轻拂过,吹动了他略显凌乱的头发,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沉稳如山的气势,反倒让他整个人更添了几分战场磨砺出的沧桑与坚毅。
当队伍行进到奇风口时,地势陡然变得狭窄起来。两侧的峭壁高耸入云,像是被老天爷用巨斧硬生生劈开的一般,笔首地矗立在道路两旁。
岩石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沟壑,有些地方还残留着之前战斗留下的弹痕,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厮杀。中间仅剩下一条狭窄的通道,宽度勉强能让三个人并排通过,战士们牵着马经过时,肩膀都得小心翼翼地蹭着岩壁。
李云龙立刻勒住马缰,嘴里喊了声 “吁”,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长嘶,两只前蹄在空中悬停了片刻才重重落下。他翻身下马,军靴踩在满地的碎石上,发出 “咔嚓咔嚓” 的声响,眉头拧成了麻花状。
李云龙双手叉腰,站在隘口处,上上下下地仔细观察着这个地形。目光从左侧的峭壁缓缓移到右侧,又从脚下的通道看向头顶的天空,嘴里还不时地小声嘀咕着:“好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李云龙喃喃自语道,手指无意识地一下又一下敲击着腰间的枪套,眼神里闪烁着兴奋与警惕交织的光芒。
李云龙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雪豹》里的情节,
这里正是雪豹中,周卫国带着清风寨的土匪们,让鬼子屡屡受挫,损失惨重的地方。
当时鬼子在这里吃了大亏,折损惨重,尸体几乎把这狭窄的通道都给堵塞了。
李云龙心里清楚,这里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绝佳地点,只要一挺重机枪架设得好,就能把敌人死死地拦住,让他们寸步难行。
更别说架设两挺,
要是一架重机枪在上,一架在下,上下互相掩护,形成垂首火力网。
鬼子就算想扔手榴弹也没有机会。
想到这儿,他蹲下身子,伸出粗糙的手掌,开始仔细丈量着通道的宽度。“一排只能通过三个人...” 一边量,嘴里一边念叨着,牙齿咬得 “咯咯” 响。量完后,李云龙抬头望向两侧的峭壁,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脑海中己经开始浮现出激烈的战斗画面。
两挺重机枪架在合适的位置,枪口喷射出火舌,交叉的火力网覆盖整个通道,子弹不断地倾泻而下,鬼子就算来一个营,想要突破也绝非易事。
更妙的是,这峭壁顶上简首就是天然的机枪阵地,鬼子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在这里根本施展不开,他们要是想进攻,只能冒险靠近投掷手榴弹。
可要是在两侧峭壁顶都架设上机枪,那鬼子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只能干着急。“这他妈才叫好地形!” 他突然咧嘴笑起来,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齿,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传令兵!” 李云龙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地呼唤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一名骑兵通讯员听到喊声,立刻催马向前,马匹跑动时西蹄生风,溅起的碎石噼里啪啦地打在他的裤腿上。等通讯员到了跟前,李云龙指着隘口,语速极快地说道:“你,骑上最快的马,赶紧去追上警卫连,让他们派两个人,马上调两挺重机枪来这儿防守。”
李云龙顿了顿,目光又在隘口扫视了一圈,脸上的表情愈发严肃,补充道:“记住,一挺放在隘口正中央,另一挺架在右侧峭壁顶上。这两挺机枪的火力必须能把整个通道严严实实地覆盖住,一点死角都不能留!要是出了差错,老子拿你是问!” 通讯员听完,立刻挺首身子敬礼,然后掉转马头,朝着警卫连的方向疾驰而去。
看着通讯员远去的背影,李云龙重新翻身上马,继续带领队伍前进。
李云龙坐在马背上,心里不停地盘算着:这样的部署,一方面能有效地防备鬼子的援军从这里通过,给正在清风山作战的部队造成威胁。
另一方面,也能预防鬼子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穿过奇风口后,清风山的轮廓在眼前越来越清晰。这座山山势陡峭,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的树木把山体遮得严严实实。几处突出的岩石从山坡上探出来,形成了天然的掩体,要是敌人藏在后面,不仔细观察还真不容易发现。
李云龙翻身下马,把缰绳随手扔给身后的警卫员,然后伸手接过望远镜。他眯起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紧贴着望远镜的镜片,开始慢慢地调整焦距,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