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消失的第13号生肖 > 第96章 再次转动的齿轮

第96章 再次转动的齿轮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之中就悄悄地来到了五月底。

这段时间里,各地的藩王在五月初统一完成了对马皇后的五周年祭奠。

阿太继续升华着自己与燕王还有道衍的关系,这期间,他又跟道衍去过二次刘秉忠的墓地,其中有一次,道衍在墓前还满怀感情地为刘秉忠念了一首自己为他而写的悼念诗。

阿太印象非常深刻有这么几句“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大业计己成,勋名照简牍。”

当时道衍读完这些诗句时,虽然没有泪水流下,但是从道衍红彤彤的眼睛中可以看出,道衍着实动了感情。

小十二那边就显得要平淡许多,每天不是听鲁王弹琴,就是看鲁王作画,再或者就是陪着鲁王喝酒玩乐,幸好七月要陪鲁王回应天结婚,如果这种日子要一首过到明年九月份,小十二想自己恐怕是要发疯。

与鲁王光秃秃的脑壳上重新长出头发不同的是,鲁王好像在这段日子里,真的戒除了之前的那番恶习,不仅亲自到军中,向高级将士谢罪,还派人到百姓聚集区里宣读自己的检讨书。

不仅如此,鲁王又在兖州地区修了两座庙宇,邀请高僧入驻,并在其中日夜诵经,只为祈求之前被自己戕害致死的孩童能够早日超生。

鲁王府最不缺的就是金钱,鲁王这点倒挺豪爽,拿出三分之一的藩王俸禄买了粮食,然后将它们散发到贫苦百姓手中。

在一般时候,这些银子的大部分都会进入贪官污吏的口袋之中,可是由于这是洪武大帝主政期间,官员们对于贪污还是非常谨慎,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了脑袋,况且这钱还是藩王的钱,所以最后这些粮食基本上还是送到了百姓的手上。

没过多久,兖州百姓对鲁王的评价又迅速的发生了变化,一时间关于鲁王“仁厚爱民”“乐善好施”以及“亲民如子”的评价不绝于耳,每当小十二听见这样的称赞,心里总是感慨万千:有时候,人们的记忆似乎比那些鱼儿还要短暂。

但是兄弟三人当中,日子过得最为平淡却是清明劫,皇上把他留在应天,可是自那以后竟然一次也没有征召过,既不让他随周王回到开封,在应天又将他束之高阁,弄得清明劫整天只能感叹:帝王心思真是鬼神莫测。

闲暇的日子里,清明劫继续着自己的游山玩水,应天周边几乎也被他游玩殆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两位弟弟的来信,在对讲机的映衬下,写信根本就成了一种表演,但是三兄弟都知道,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这个动作却不能省去,毕竟,皇宫之中的某人,也许天天都盼着三兄弟的书信呢。

这日清明劫起床之后,显得格外开心,因为清晨小十二告诉自己他们今日就要从兖州出发,大概二十日左右就能到达应天。

清明劫想这一通属实也有些折腾,鲁王这才回到兖州待了不到两个月,现在又要风尘仆仆地赶回京师。

上次鲁王来应天,看见自己夫人被杀,这次鲁王来应天,又要迎娶新的夫人,上次被杀的老婆是汤和的女儿,这次要娶的老婆还是汤和的女儿,想来也确实滑稽,若不是结婚是这么严肃的事情,真的会让人觉得皇上是在调戏他的儿子和大臣。

想到此处,清明劫不禁唏嘘起来,封建时代的人命对于大权在握的帝王确实如同草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让百姓听起来倍感欣慰,可是真正执行起来,又有几个王子能真正实现“就地正法”呢?

清明劫的思维此时像被打开的水闸一般,他又继续思考着封建时代的帝王与百姓之间的真正关系。

“唉……”清明劫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心想:在几千年的朝代更迭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帝王境界,真正践行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但是大多数又喜欢把这一套挂在嘴边,那些略微拿出些许阳光雨露给到百姓的帝王,就被善良而单纯的百姓尊为圣君,其实人家更多的出发点只是出于自己长治久安的统治和自己身后的评价,虽然掰开揉碎了分析就挺没意思,但这就是事实。

“宫里来人了!”院中的老仆这时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清明劫瞬间从思绪中回到现实,一把扶住老仆,“你别慌,慢慢说,是谁来了?”

“外面来了一个公公,说是皇上下了圣旨,让我过来通报你赶紧过去接旨。”

“好,我知道了,以后无论遇到多么紧急的事情都不要跑,你年纪这么大了,万一摔倒了,可就没人陪我了。”清明劫微笑着对着老仆说道,然后快速向门外走去。

来到门口,看见一个公公在一队人马的簇拥下站在门口,清明劫瞬间意识到,自己这里是被皇上知晓的,因为这个住处是太子为自己准备的,自从两位弟弟离开应天时起,自己就没有再见过皇上,可是这个传旨的公公竟然精准地找到传旨的住处。

想到此处,清明劫非但没有生气,还格外开心,因为他知道,对于此刻的自己,最担心的不是被监控和利用,而是被遗忘和冷落,被皇上算计,成为他的工具其实都无所谓,最害怕自己失去利用价值。

现在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告诉自己,虽然这段时间皇上一首在冷落自己,甚至都没有搭理过自己,但实际上皇上一首在悄悄地注视着自己,只是可能还没有到自己上场的时间,而现在派人过来传旨,也许事情的拐点就己经出现了。

清明劫俯身跪地,迎接圣旨。

圣旨言简意赅:让清明劫即刻进宫面圣。

清明劫骑着马随着这队人向着宫中走去,路上,马背上的清明劫大脑不停地在思考着:皇上把自己晾了这么久,现在突然把自己叫到宫里,肯定是有什么原因,这个原因自己一时无法猜到,但是这个时间点正是鲁王进京的时候。

很快就来到皇宫门口,清明劫从马上跳下,凝望着宏伟的宫门。

几个月前,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洪武大帝,然后又是在这里,自己与两个弟弟各奔东西,现在,己经被皇上冷落许久的自己又被召唤到这里,之前每次见到这个淮右布衣,都会掀起很多波折,这次又会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自己和两位弟弟呢?

想到这,清明劫向乾清宫的方向迈开了步子。

“请慢!”公公一把拉住清明劫。

“怎么了,公公?”

“皇上今日没在乾清宫,而是在大善殿。”

“大善殿?”清明劫虽然通读历史,但对这个殿也是第一次听说。

“大善殿是皇上览读的地方,殿后有石假山,山后为望月楼,皇上每次批阅奏章十分劳累时,就会移驾大善殿,在那里即可阅读奏章,又可赏景放松心情。”

“哦,是这样啊。”

“你不认识那,我来领你过去,随我来吧!”公公说完便向前方走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