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时光里的传承》
端午过后的小镇,被湿热的空气紧紧包裹,那股子闷热劲儿,就好像把整个小镇塞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里,空气似乎都能被拧出水来。在小镇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家小小的面食店。店主陆昭,此时正在店里忙碌着,周围的面粉在这恼人的天气影响下,隐隐泛起了酸气。可陆昭呢,就像完全没察觉到这股酸气一样,自顾自地走向地窖,去拿他珍藏许久的老酵头。
清晨时分,晨雾如同轻纱般还在小镇上缭绕着,没有完全散去。陆昭站在那一方小小的案板前,就像是一位沉浸在创作中的虔诚艺术家。他熟练地翻动着面团,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带他穿越回了年轻时候在粮站扛包的岁月。那时候的他,对待每一份粮食也是如此认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意。陆昭小心翼翼地把发好的面团码成金字塔的形状,再轻轻地放进蒸笼。不一会儿,蒸笼里就升腾起了热气,那热气缓缓氤氲开来,就像一层神秘的薄纱,模糊了陆昭脸上皱纹里深深的笑意。他嘴里喃喃自语着:“这是老天爷给的醒酒汤啊。”
就在这个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早晨,突然,从游客中心那边传来一阵如同炸开锅般的尖叫。那声音在安静的小镇里显得格外突兀。紧接着,几个年轻人像被什么可怕的东西追赶着一样,慌慌张张地冲进了面食店的后厨。他们一进来,眼睛就紧紧地盯着操作台上的陆昭,那眼神,就像是发现了世间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此时的陆昭,正不紧不慢地往龙须面里撒着花椒粉呢。那细碎的金色粉末从他的指缝间簌簌落下,在晨光的映照下,就像洒落的点点星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美得让人不由自主地移不开眼。
“陆师傅!求求你教我这个!”一个扎着马尾的姑娘奋力挤到灶台前,她的鼻尖不知什么时候沾上了面粉,活脱脱像个小花猫。可她的眼睛里却满是热切的渴望,“我在首播间看到有人用面条摆星座图,好酷!”
我在一旁看着这有趣的一幕,忍不住笑了起来,顺手递过木刮板。陆昭也没拒绝,就开始手把手地教这个姑娘如何扯出那如银丝般的龙须面。其他姑娘们也围在周围,欢声笑语不断,那欢快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家燕。家燕扑棱棱地飞起,掠过正在晾晒的艾草粑粑,在粑粑上留下了串串水痕。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升起了一个大大的疑问。陆昭为什么在面粉己经发酸的情况下,还执意要用地窖里的老酵头呢?这个老酵头是不是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是和他年轻时在粮站的经历有关,还是有着其他特殊的意义?这个疑问就像一颗神秘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我的心里,让我对陆昭以及他的面食店充满了更多的好奇。
那几个年轻人学会了扯龙须面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可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想,在这个小小的面食店里,在这看似平常的发酵时光里,一定还隐藏着许多等待被发现的故事,就像那老酵头发酵出的面团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个机会好好问问陆昭师傅,揭开这个隐藏在老酵头背后的秘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每天都会到陆昭的面食店帮忙,每次看到那老酵头,心里的疑问就越发强烈。终于有一天,店里没什么客人,我鼓起勇气问陆昭师傅:“陆师傅,之前那天面粉都发酸了,您为什么还坚持用那个老酵头啊?这个老酵头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呀?”
陆昭师傅听了我的问题,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坐在凳子上,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他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说道:“这老酵头啊,是我父亲传给我的。当年在粮站的时候,粮食紧张,大家都很珍惜每一粒粮食。我父亲就是靠着这个老酵头,做出的面食养活了一家人。每次用这个老酵头做面食,我就感觉父亲还在我身边,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对过去艰苦岁月的纪念。”
我听了陆昭师傅的话,心中满是感动。原来这个老酵头背后,承载着这么多的情感和回忆。在这个小小的面食店里,不仅仅是面食的制作,更是一种家族情感和传统的传承,就像那老酵头发酵的过程一样,岁月流转,却始终保留着最本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