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马皇后那颗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下来,喃喃自语道:“还好,还好,总算还有个能看得过去的孩子。”
然而,一旁的朱元璋却依旧眉头紧锁,心里仍在苦苦思索究竟该如何惩处朱樉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就在这时,林向阳出言宽慰道:“老朱啊,你先别着急。等你彻底想清楚了,妥善处置好朱樉这件事之后,想必裂空座自然就会主动现身找你了!”
“咱知道了!”朱元璋微微颔首,整个人仿佛失去了魂魄一般,脚步踉跄地缓缓离开了二楼。他那原本挺拔的身姿此刻显得有些佝偻,像是被一股无形的重压击倒。
马皇后见此情景,匆匆向林向阳道别之后,便急忙追随着朱元璋的步伐而去。
“哎,也就是现在我将马皇后和朱雄英的历史改写了,否则,我无论如何也要追问一番,你这个老家伙是否默许吕氏害死朱雄英,目的仅仅是为了防止淮西集团势力过度膨胀,扶持文官集团?”
林向阳一边在心中暗暗思忖着,一边眉头紧锁,表情凝重。
就在此时,朱标领着吕氏一同归来。说来也巧,不知是不是今日运气不佳,吕氏与朱允炆所看中的那些宝可梦竟然一只都未能抓获到手。
在耗尽了最后一个精灵球之后,他们三人只得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返回店铺之中。
“爹,您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失魂落魄?”朱标刚刚踏入店门,一眼便瞧见了朱元璋那满脸落寞的神情。
“没什么!”朱元璋随意地摆了摆手,甚至都没有回头看朱标一眼,便自顾自地转身离去。朱标见到父亲这般模样,满心疑惑,但又不敢多问,只好移步到马皇后身边,轻声询问道:“娘,爹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为何会变成这样?”
马皇后轻轻叹息一声,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之色,她压低声音说道:“此事还是等回家以后再慢慢说吧!”
“这……好吧。”朱标微微颔首,然后伸手拉起吕氏以及朱允炆,三人步伐匆匆地紧跟其后,迅速离开了店铺。
很快时间来到了晚上,万籁俱寂。
朱元璋在马皇后所居的坤宁宫内用过晚膳之后,竟然没有告知任何人,就悄悄地带上毛骧,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戒备森严的皇宫。
他们二人一路潜行,最终抵达了林向阳经营的那家店铺门前。
说来也是凑巧得很,此时的林向阳刚刚结束用餐,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柜台后方,与他心爱的宠物——梦幻、皮卡丘还有时拉比一同嬉戏玩耍着。
朱元璋看到这番情景后,朝着身后的毛骧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留在门外守候。接着,朱元璋轻手轻脚地走近林向阳,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
待到距离林向阳仅有几步之遥时,他才停下脚步,轻声说道:“林先生,深夜冒昧前来叨扰,实在抱歉啊。”
正在兴头上的林向阳听到声音不由得一愣,待看清来人竟是朱元璋时,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好奇地问道:“诶呀,老朱,都这么晚了,你怎么突然跑我这儿来了?”
朱元璋苦笑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咱此番前来,实乃有事想要找你谈谈心呐。放眼整个大明王朝,除了咱家妹子之外,恐怕也就唯有你能够不惧皇权,如同朋友一般与咱畅所欲言了!”
林向阳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十分豪爽地点了点头,回应道:“好嘞,既然这样,那您要是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只管放心大胆地说出来吧。”
只见朱元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而凝重,他皱着眉头,缓缓开口问道:“关于朱樉那件事情,难不成咱们真的做错了么?”
听到这话,林向阳先是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朱元璋,然后才不急不缓地回答道:“不然呢?实话跟您讲啊,我对大明其实还是挺欣赏和喜爱的。只不过嘛,我所钟爱的并非是您在位时统治下的大明,而是朱棣称帝之后开创的永乐盛世那一朝。”
“这……这究竟是为何呀?”朱元璋满脸疑惑,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竟然会在某些方面输给了自家的老西。
于是急切地追问道:“先说老西的丰功伟绩暂且不提,单论您登上皇位之后推行实施的那些政策法规,以及采用的一些强硬粗暴的手段,都让我难以心生好感啊。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莫过于您这位老兄重新恢复了早己废弃许久的殉葬制度,这简首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至于诛杀功臣这事儿,我也就不多说了,毕竟有些人的确是自寻死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然而,您大肆屠杀贪官这件事,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嗯?贪官难道不应该严惩诛杀吗?”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满脸不解地质问道。
林向阳狠狠地瞪了一眼朱元璋,毫不客气地说道:“贪官自然应当严惩,可您这杀人的标准也未免太高了些!那些官员之所以贪污受贿,难道不是因为您这位皇帝老儿所给定的俸禄根本就不到位嘛!”
朱元璋听后,却是满不在乎地轻笑一声,回应道:“给那么多俸禄作甚?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不就够了么?让一家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这不挺好?还要奢求更多作甚?”
林向阳闻言,不禁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叹气道:“哎呀呀,陛下啊陛下,您这般想法可真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哟!
诚然,按照您所制定的俸禄标准,的确足以保证一家人的温饱无虞。然而,人吃五谷杂粮,岂能不生病呢?
一旦生起病来,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再者说了,官场上的同僚们彼此间礼尚往来也是常有的事吧?如此一来,他们手头的银子可不就得捉襟见肘了!”
说到此处,林向阳顿了一顿,接着举例分析道:“咱不妨假设一下,倘若有这么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其家中亲人突然身患重病,急需大笔钱财医治,而他自己的那份微薄俸禄压根儿就不足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恰在此时,有人主动找上门来,送上大把银钱,请他行个方便办件事情。
您说说看,面对这种情况,这位清官究竟是答应帮忙呢,还是断然拒绝?若是应下此事,或许就有可能被您察觉查处;可若执意不肯相助,那他的至亲之人岂不是只有眼睁睁等死的份儿?这叫人家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