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邵家三姐妹 > 第81 章 端午佳节 江边踏青

第81 章 端午佳节 江边踏青

在医院养伤的日子里,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了。

依依后厨的同事来医院看望她,并邀请依依和珊珊这对姐妹,一同前往江边踏青。这无疑是一次令人期待的户外活动,既能欣赏到江边的美景,又能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也是姐妹俩第一次江边踏青,尽管大姐在哈尔滨好几年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端午节都没有来江边踏青。

依依姐妹欣然答应了后厨同事的邀请。到了端午节前一天,也是端午节这天凌晨,姐妹俩简单收拾一番后便与同事们一同前往江边。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氛围十分融洽。

终于抵达了松花江畔,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放眼望去,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松花江畔的端午节凌晨,松花江边早己被熙攘的人群填满,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与人群的喧闹声交织。

防洪纪念塔周围挤得水泄不通,台阶上、地下通道里全是摩肩接踵的市民和游客,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远处望去,中央大街至江畔的街道如同一条流动的星河,荧光棒、气球的光点在夜色中闪烁,商贩的叫卖声与孩童的嬉闹声此起彼伏,仿佛整座城市的灵魂都被卷入这场狂欢。

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却无法驱散人群的炽热。有人裹着厚外套抵御凌晨的寒意,有人手牵手缓慢前行,还有各种商贩售卖各种与节日有关的物件。

入眼里满是“人从众”的盛况——“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这句哈尔滨人的调侃在此刻成了最贴切的写照。

沿江的台阶上,五彩绳与香囊的摊位前围满顾客,小贩们高声吆喝着:“买个葫芦挂门口,祛病除灾!”;还有售卖新鲜艾草的。

【文化象征:民俗与信仰的载体

端午习俗的深层逻辑

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习俗源于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农历五月为“毒月”,蚊虫滋生、疫病易发,艾草的芳香可驱虫灭菌,故古人称端午为“卫生节”。这一习俗亦与黄巢起义传说相关:相传黄巢曾嘱百姓悬艾草以避兵祸,后演变为普遍的辟邪象征。

避邪与祈福的双重寓意

艾草被视为“纯阳之物”,民间认为其能驱散“邪气”,常与菖蒲搭配悬挂于门楣。科学视角下,这一行为实为利用植物抗菌特性预防疾病,体现了传统民俗与医学智慧的融合。】

几米远可视范围内就有民警值守,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安全提示,7000余名警力在暗处严阵以待,只为守住这端午凌晨的平安。

依依和珊珊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她们在五彩绳摊位前精心挑选了两条漂亮的绳子,系在了手腕上。珊珊还买了一个小巧的香囊,挂在了包包上,瞬间,一股淡淡的香气弥漫开来。

接着,她们来到了售卖艾草的地方。依依拿起一束艾草,仔细地端详着,感受着那股独特的芳香。她想起了关于艾草的传说和寓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珊珊瞅了瞅,跟大姐笑嘻嘻地说:“这就是咱家的艾蒿呀!居然还能卖钱呢!树林子里有很多啊!”

“城里头没得,市场上卖的婆婆丁家里头不也多的是嘛,可市里没有啊,市里人稀罕得很呢。稀罕就是价值,自然就愿意掏钱买喽。”大姐给珊珊解释。

珊珊了然的点点头,姐妹倆和同事们继续溜达。

在人群中挤了许久,姐妹俩有些累了,便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欣赏着松花江的美景。此时,天色渐渐亮了起来,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同事们也陆续围了过来,大家一起谈笑着,分享着这美好的时刻。

这是姐妹倆第一次江边踏青,也是唯一一次。姐妹两个都不是爱热闹的性子,都不喜欢这样人山人海的活动,看人的时候比看景多。自此在没有在端午节这天踏青过。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