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长安城头,旌旗猎猎招展,恰似赤色怒涛骤然翻涌。
琉璃瓦上,尚未干涸的晨露,在朝阳的映照下,折射出万千碎金光芒,将承天门那巍峨的飞檐斗拱,映衬得仿若熔金浇铸而成,熠熠生辉。
九重城阙,仿佛在金铁交鸣的铿锵声中微微震颤,就连在空中悠然盘旋的白鸽,也被惊得慌不择路,纷纷撞向宫墙。
临淄王赵滏,身着玄色锦袍,袍上绣着暗金蟒纹,气宇轩昂地端坐在墨玉般的骏马上。
腰间束着的玉带,镶嵌着鸽血红宝石,在日光的照耀下,流转出妖异而迷人的光晕。
其身后,两千精兵整齐列队,他们身披玄甲,手中紧握着鎏金长戈。每一个甲士,都衬托出赵滏贵不可言的威严之气。
“吁 !~”
赵滏猛地勒紧缰绳,胯下骏马陡然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奋力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
他目光如炬,望向承天门上高悬的太子仪仗。那凤翥龙翔的九旒白纛,在风中烈烈作响,黄缎华盖犹如流云压城,气势非凡。
赵滏眼底寒芒一闪,凝视着不远处的承天门,低声呢喃道:“官家这究竟是要唱哪一出大戏?这可是太子銮驾的规格。”
话音未落,吏部尚书方琦便跌跌撞撞地奔到马前,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恭敬道:“王爷!官家正在承天殿等候您……”
“方尚书!”
赵滏俯身之时,腰间玉带不慎勾住马鞍,发出一声清脆的铮鸣,惊得方琦浑身猛地一颤。
“这九旒白纛、黄缎华盖,如此规制,己然逾越了郡王应有的礼制。”赵滏紧紧攥住缰绳,胯下骏马似也感受到主人的情绪,焦躁地刨着地面。
“王爷!这是……”
“方尚书,慎言!这太子仪仗,本王绝不敢有丝毫僭越之举。还不速速将其撤去!倘若引得圣怒,莫说你那乌纱帽不保,恐怕还会连累满门老小!”
方琦闻言,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喉结不由自主地上下滚动。他当即明白了赵滏话中的深意,刚要开口下令撤去仪仗。
殊不料,一旁的礼部官员却满脸讨好地快步上前,谄媚地说道:“王爷明鉴!这一切皆是官家的旨意。”
“圣旨何在?” 赵滏突然一声暴喝,声如惊雷炸响,惊得那些白鸽纷纷扑棱棱地振翅,慌乱间撞向飞檐。
在白鸽扑腾翅膀的嘈杂声中,那说话之人呆呆地僵在原地,手指死死地攥着官袍下摆,面色惨白如纸。
“方尚书!这位是……” 赵滏目光一冷,看向方琦。
“回禀王爷,这位是礼部员外郎,孙……”
“他叫什么名字,本王并不感兴趣。但这种不分轻重、胡乱行事之人,留在礼部,日后迟早会惹出大祸。别怪本王没有事先提醒。” 赵滏神色冷峻,沉声道。
“王爷教训得是。”
方琦连连拱手称谢,赶忙冲着一旁的官员吩咐道:“马上将仪仗撤掉,王爷不喜如此铺张。”
“是!~” 下属连忙应声,匆匆退下。
不多时!仪仗尽数撤去,就连那震耳欲聋的鼓乐声,也戛然而止。
除了赵滏的亲卫之外,那两千精兵也由兵部派人接手,整个场面顿时变得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赵滏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地穿过朱雀大街,径首朝着内城进发。
“吁!~”
赵滏勒缰驻足,翻身下马,朝着在门口等候的丁昴,微微颔首道:“本王入京也非头一遭,何劳丁相亲自迎接。”
“王爷这是哪里的话,这不过是做臣子的本分罢了。”
丁昴躬身施了一礼,伸手做出请的姿势,说道:“官家正在承天殿等候,王爷,请!”
“丁相,一同走吧。”
赵滏面带微笑,亲热地拉着丁昴,也不顾丁昴那略显 “抗拒” 的神情,领着身后一众官员,径首朝着承天殿走去。
踏入承天殿,殿内烛火轻轻摇曳,光影在雕龙画栋间跳跃闪烁,仿佛将众人的心思,也映照得忽明忽暗,捉摸不透。
赵滏昂首阔步地走进殿内,目光如电,迅速扫过殿中众人。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朝臣们,此刻神色各异。
有的面露敬畏之色,有的眉头紧锁、忧虑重重,还有的眼神闪烁,似乎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算计。
“陛下驾到!”
内侍一声尖细而悠长的宣喝,众人当即纷纷恭敬地垂首,齐声高呼万岁。
龙椅之上,宋成帝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而莫测,在众人身上一一缓缓掠过。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赵滏身上,嘴角同时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临淄王!此番入京,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官家日理万机,心系天下万民,当为辛苦。”
赵滏恭敬地拱手施礼,言辞尽显恳切道:“臣的这些许奔波,实在是不足挂齿。若是皇叔如此说,倒是让臣心中惶恐不安了。”
宋成帝听闻,含笑的摆了摆手道:“此番召你入京,便是有意让你协理政务。按照往年惯例,郡王并无实授官职。但近日朕偶感身体不适,诸多事务力不从心,便决定破了这规矩。”
“臣,深感惶恐。” 赵滏连忙将身子压得更低,尽显谦逊。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临淄王可要为朕担负起这重大的责任来。宣旨吧!” 宋成帝面带笑意,目光中透着期许。
“圣谕!~”
内侍一声高亢的宣喝,群臣再度恭敬地垂首,高呼道:“臣等,恭聆圣谕。”
“朕承天命,君临天下,心怀苍生,思贤若渴,冀得良才以辅弼社稷,共襄太平盛世之盛举。
今有临淄王赵滏,胸怀壮志,品行端方,德才兼备。兹特授临淄王赵滏,枢密使兼大理寺卿并同权知开封府。
望尔秉持初心,恪尽职守,勿负朕之殷切重托。
钦此!
康平二十九年五月初三。”
圣旨宣读完毕,群臣当即齐声称颂“官家圣明!”。然而,作为百官之首的丁昴,此刻心中也是起了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