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76章 你奶奶来了(求追读)

第76章 你奶奶来了(求追读)

周砚把手里的面条下锅,洗手擦干,拿出周沫沫的画作打开,眼睛睁大了几分。

看得出来画是用炭画的,画了个小院子,院里有个扎双马尾的小姑娘,脚下蹲着一只猫,身后还跟着一只大鹅。

角落里印着一个黑乎乎的小手印,应该是周沫沫独特的署名方式。

炭究竟不是笔,画上小姑娘的五官都是模糊的,也谈不上有多好看,但细看有几分意趣在里边,能让人感受到童趣。

周沫沫她才三岁半啊!

小家伙平时喜欢捡根树枝在沙地里画画,从来没人教过她该怎么画。

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天赋。

周砚看完觉得太好了,心意满满,小心折好放兜里,赶紧把锅里的面捞出来。

吃过早饭,周砚上楼拿了昨晚写的信,补了一句这是周沫沫给她画的画,然后重新装进信封,用米饭封好封口,走到厂门口,把信投进了邮筒。

铛。

信落进空荡荡的邮筒,发出了一声轻响。

周沫沫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了过来,踮着脚尖好奇地问道:“锅锅,瑶瑶姐姐住在桶桶里头吗?你抱我看看嘛。”

“看嘛。”周砚笑着把她抱起来,让她往邮筒的长条缝隙里瞧了几眼。

“瑶瑶姐姐开灯,我看不到你。”周沫沫看了一会,小手拢成一个小喇叭,冲着邮筒里喊道。

这一幕把厂门口站岗的保卫科干事都逗笑了。

“这是邮筒,放信的地方。”周砚笑着把她放下,给她解释道:“信放在里边就会有邮递员来把它拿走,然后翻山越岭送到瑶瑶姐姐手里,这样她就能看到你的信了。”

“那她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吗?”周沫沫似懂非懂。

“嗯,现在很远,三百多公里呢。我们要先到嘉州,然后坐上班车去重庆,摇摇晃晃,估计要一天呢。”周砚笑着点头。

周沫沫听完想了想,抬头看着他:“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呢?”

“啊?”周砚看着她。

“一天,睡个觉觉就到了呢。”周沫沫拉着他的手晃啊晃,奶声奶气的说:“我想去找瑶瑶姐姐玩嘛,锅锅,你带我去嘛。”

“那一时半会可去不了,明天你浩哥哥结婚,你还要当花童的嘛,还有坝坝宴吃,你就不吃了?”周砚看着她说。

周沫沫只思考了一秒:“那还是吃了坝坝宴再去嘛。”

“要得,下次有空先带你去嘉州耍一圈,山城还是太远了。”周砚伸手摸了摸她的头,转身往饭店走去。

“好!”周沫沫蹦跳着跟在他身后,“我想吃棒冰。”

“那你去跟赵嬢嬢说。”

“我……我不想吃了。”

……

工人们陆续来上班了,饭店也是渐渐忙碌起来。

周立辉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烧火工,能够把两口面锅的火力控制的很稳定,并且能够帮着调味了。

周砚发现他的手挺稳的,对调料的量也有比较精准的掌控感,看了几天后,慢慢也就能控得好用量了。

调味上的天赋,对于一个厨师来说挺重要的。

有些盐王爷能让客人一天多喝两瓶水。

参与到提水、烧火之外的工作,让周立辉大感振奋。

哪怕只是调个味道,至少也是深度参与了一份面条的烹饪过程嘛。

周砚看着他,眼里带笑,辉辉的身上有少年少有的耐心,这点对于学厨这件枯燥的事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不是谁都像他一样,完美继承了小周同志耗时两年半打好的基础,无痛当厨师。

七点半一到,周立辉就背起书包去上学。

最近在店里帮忙,虽然干的都是体力活,但他的学习热情反而上涨不少。

据赵红所说,早上起来背书,晚上回去练字,可认真了。

这让周砚不知该喜该忧,要是辉辉认真起来,打开学习的任督二脉,成绩突飞猛进,他还真不好让他读完初中来店里当学徒。

这个年代,能读书,当然是读书最有前途。

做菜嘛,啥时候开始学都一样。

如今早上做八十碗面,周砚已经非常得心应手,哪怕订单翻倍估计也能忙得过来,只可惜吃面的工人已经见顶,能维持住八十碗已经不错,他也知足了。

一辆自行车停在饭店门口。

从车上下来个老太太,怀里抱着一个陶罐走进店来,开口道:“周砚,你奶奶来了。”

周卫国停好车,也是跟着进门来,今天没穿中山装,换回了军装,看起来更精神。

“妈?你怎么来了?”赵嬢嬢端着面条出来,看到老太太愣住了。

“奶奶?!”周砚听到声音也是第一时间从厨房出来,看到老太太和后边跟着进门来的小叔,同样愣住。

我的天?

这母子俩这么野的吗?

单手瘸腿,敢带着七十五岁老娘,从村里的烂路骑到镇上来啊?

一个敢骑,一个敢坐啊。

“来,把炒好的糖色抱进去。”老太太招呼道。

周砚连忙快步上前,从老太太手里接过罐子,看着周卫国确认道:“小叔,你带奶奶来的啊?”

“嗯。”周卫国点头。

“有啥子嘛,他骑车稳当的很。”老太太也是一脸淡定。

店里客人看了眼两人,也有点吃惊。

反倒是两位当事人觉得这事是合理的。

“奶奶!小叔叔!”周沫沫从高板凳上溜下来,跑过来抱住了老太太的大腿。

“乖乖。”老太太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盈盈道:“嗯,今天的小辫编的好看,看起好乖哦。”

“真的!”周沫沫眼睛一亮,有些得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辫子,“妈妈给我编的。”

“铁英的手艺硬是好啊,给你打扮的那么乖。”老太太笑着道。

“嗯嗯,铁英最厉害了!”周沫沫点着脑袋。

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小家伙还真是啥都敢学啊。

一旁的赵嬢嬢听得眉开眼笑,连忙请老太太坐下。

老太太好奇打量起门口新砌的灶,她上回来的时候,还没这灶呢,不过店里客人多,她也没多问,转而看向墙上的菜单,打量了一会,道:“给我来二两牛肉烧笋干面,卫国说你煮的面好吃,我尝看到底有好好吃。”

“我要碎花牛肉拌面。”周卫国说道。

“要得,马上给你们去做。”周砚端着罐子转进厨房,拉面、下面、煮面一气呵成。

很快,两碗面就端上了桌。

老太太拿起筷子,先尝了块牛肉,微微点头,吃块笋干,嘴角有了笑意,再尝口面条,眼睛已经亮了起来,最后喝了口汤,才开口道:“这面做的是有水平,苏稽第一好吃。”

站在一旁的赵嬢嬢松了口气,脸上有了笑容。

老太太自己爱做饭,所以平日很少夸别人做的菜好吃,周砚能从她嘴里得到这样的评价,说明这碗面确实煮到她心坎上了。

周砚在厨房里听到这话,得意地笑了。

周卫国吃完上班去了。

老太太慢慢吃,不光是面,连汤都喝得精光。

等她吃完,店里已经没其他客人了,赵红上前收了碗到厨房里。

“那个灶是熬汤锅高汤的?”老太太瞧着周砚问道。

“嗯,不过在我店里喊跷脚牛肉。”周砚点头。

“这么老辈子的叫法,你都晓得啊。”老太太笑了,起身走到锅边,用手轻轻扇着热气,点头道:“嗯,汤味正宗,闻着好鲜。周杰说跟你学做汤锅,现在生意好得很嘛。”

周砚笑着道:“杰哥嘴巴会说,汤锅也煮的好,本来生意在码头上就是最好的,跟我学就是单价能提高点,利润也比之前高点。”

“他煮的跟你煮的差远了,我一闻就晓得,你肯教他,是他的福气。”老太太摇头,转身往厨房走去,“走嘛,煮卤水,下午我还要去老二屋头看看。”

“要得!”周砚狗腿地快步跟上。

老太太先看了周砚准备的铝锅,点头道:“这锅巴适,煮久了卤水也不容易发黑,他们有些不懂的用铁锅煮,卤水几次就黑了,卤出来的肉黢黑,看起就不好吃。”

“来嘛,把卤水倒锅里去。”

周砚立马过去,揭开盖子上的纱布,小心端起卤水倒入铝锅。

卤水的颜色是红亮红亮的,这是用糖色调的颜色,自然又好看。

一倒出来,卤香四溢,满屋飘香。

周砚喜欢吃卤味,卤鸭货爱好者,也吃兔头,最爱的还是那口油润的卤肥肠。

但那些自称百年老卤的店,卤水确实远不如老太太的这锅老卤来的醇香,是没有高科技添加的自然风味。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