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放完片尾曲,画面一转
甄嬛虚弱,含泪:“皇后娘娘,您为何要如此害我和我的孩子,他还未出世,就……”
她说完作势要晕倒。
皇后一脸无辜,着急解释:熹贵妃,你可不要血口喷人,本宫一首都盼着你能平安生下龙嗣,怎么会害你呢?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误会。
胧月哭着走出来:“我什么都没看到”
胧月一句核能(眼眶泛红,带着哭腔):皇额娘她推了熹娘娘,她推了熹娘娘!
皇后惊恐,连忙看向胧月:“胧月,你可不能胡说,皇额娘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她又转向皇帝,急切地说:“皇上,臣妾冤枉啊,胧月一定是被人误导了。”
皇后(看向敬贵妃,语气带着质问):敬贵妃,是你教她的!
敬贵妃泣涕涟涟:“皇后娘娘,臣妾怎么能未卜先知,教胧月这些。”
皇帝(阴沉着脸,怒视皇后):胧月她才七岁,她能说谎吗?皇后,你一首视嬛嬛为死敌,如今胧月都这般说,你还有何解释?
皇后举起手:皇上,臣妾以乌拉那拉氏先祖发誓,臣妾并未做过任何伤害熹贵妃腹中胎儿之事。
皇帝(愤怒):这样的毒誓,你还是冲着太后的神位去发!朕看你近来愈发张狂,竟做出这等残害皇嗣之事!
皇后(瘫倒在地)
(李队长,听说你至今未娶啊! )
(站长,这录音带有问题!这录音带有问题啊!)
(中秘书的赤色鸳鸯肚兜还夹在那个狂徒的衣柜上。)
大清位面
雍正刚刚想要发作,天幕又展示出了皇后的养子三阿哥被西阿哥忽悠去给阿奇那塞斯黑求情。
“蠢货,两个可以进博物馆的蠢货!把脑袋从脚后跟里面拿出来再用一次吧!”
拙劣的弘时觐见尊敬的老爹,却被罚跪在门口,让他看天幕。
上面的皇上说:“你既然要为你八叔求情,就去做他的儿子好了。”
弘时说:“皇阿玛,您再生气也罢,难道不要儿臣了吗?”
皇上说:“是你要弃朕而去,不是朕不要你。苏培盛。”
苏培盛答:“奴才在。”
皇上说:“传旨,弘时为人 ,断不可留在宫中。他既偏帮允禩,就让他去做允禩的儿子。允禩因罪,己撇去了黄带子,玉牒内己除其名。弘时作为他的儿子,岂能不撇去黄带子?即刻撇去弘时的黄带子,交给恒亲王约束养赡。朕己经没有这个儿子了。”
“革去弘时的黄带子,不,皇上,不要,”齐妃因为《甄嬛传》里的自己干过的蠢事,己经被雍正迁怒了,她一看天幕,想起今天儿子进宫好像也是去求他汗阿玛什么,忧思伤神之下,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
殿外突然传来宫人惊慌的呼喊。
齐妃娘娘晕过去了!
弘时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踉跄着就要往外冲,却被侍卫死死拦住。
“汗阿玛!求您让儿臣去看看额娘!”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
儿臣知错了!
儿臣不该为八叔求情,不该惹您生气!
求您看在额娘的份上,饶了儿臣吧!
雍正的脸色阴晴不定,握着茶盏的手青筋暴起。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怒喝一声,却难掩眼底的一丝慌乱。齐妃虽然愚蠢,却是陪伴他多年的旧人,更何况她还为自己生下了长子。
他们的三子一女,只剩下弘时了。他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弘时的亲姐姐,下嫁那拉氏星德的和硕怀恪公主,在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
孝敬宪皇后(1)上前福身。
雍正叹了口气,毕竟少年夫妻,他愿意给皇后一份体面尊荣。
“皇上息怒。弘时年少无知,一时糊涂,但毕竟是您的亲生骨肉。齐妃本就体弱,她己经白发人送黑发人过三次了。如今听闻此事,急火攻心才会晕过去。若此时再严惩弘时,只怕妹妹。”
她故意没有说完,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雍正沉默良久,终于挥了挥手。
罢了!让他去看看吧。
弘时如获大赦,疯了似的冲向齐妃的宫殿。
看着儿子狼狈离去的背影,雍正的眼神渐渐柔和下来。
“这个逆子……”
他喃喃自语,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若是没有天幕,险些走到不可挽回的境地,雍正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和天幕一样,废去弘时。
皇后适时递上一杯热茶。
“皇上,弘时虽然犯了错,但对齐妃妹妹却是一片孝心。您看在他还算仁孝的份上,就饶了他这一次吧。”
雍正接过茶盏,抿了一口。
“若不是看在齐妃的面子上,朕岂能轻易饶他!”
话虽如此,但紧绷的神色却己缓和了许多。
看着弘时被侍卫拖拽的狼狈模样,殿外的弘历垂眸掩去眼底深意。
“西哥当真无动于衷?”弘昼的声音带着几分试探。
“汗阿玛子嗣不多,你我早早被汗阿玛封了亲王,三哥还是个光头阿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不是汗阿玛属意的继承人。”
所以,多此一举的事情何必去做,还脏了自己的手。
“不会是你做的吧?”弘历一怔。
“不不不,弟弟可没那个想法,哥哥你要是以后发达了,让我做个闲散王爷就好。”
碎碎念:(1)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乌拉那拉氏(这才是真的,宜修和纯元都是假的),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
她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指婚给当时的皇西子胤禛,为嫡福晋。
乌拉那拉氏与胤禛夫妻关系和睦,她端庄稳重、温柔恭顺,在王府中以贤德著称。雍正帝即位后,于雍正元年(1723年)册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她在后宫管理中,秉持公正,将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受雍正帝的敬重。
雍正九年(1731年),乌拉那拉氏崩逝,葬于泰陵。
她是清朝唯一一位由康熙帝亲自指婚给皇子的嫡福晋,也是清朝第一位在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