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冰雪临城3

"雪水......" 老妇人往旁边挪了挪,露出罐底沉淀的草根,"兑着酒糟煮的糊糊,给巷口的虎娃们留的。"

她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您是王爷吧?去年您开仓放粮,俺家孙子多活了三个月。"

姜睿喉头一阵发紧,从怀里掏出块玉佩 —— 那是郡主小时候戴的长命锁,"劳烦老人家把这个当了,换些粟米。"

老妇人慌忙推拒:"使不得!您把自个儿的甲胄都拆了给百姓做棉袄,俺们都知道......"

她指向远处正在修补城墙的人群,许多人穿着用军旗改制的御寒服,"昨儿夜里,有个小娘子把陪嫁的铜镯子捐给铁匠铺,说要打成钉子加固城门。"

风雪突然小了些,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断墙上的冰棱上,折射出七彩光芒。姜睿看见墙根下有株冻坏的梅花,枝头还倔强地开着两朵小红花。

他摘下手套,用掌心的余热融化花枝上的冰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回头望去,竟是一群少年儿童,每人手里捧着个陶碗,碗里盛着稀得能照见人影的草药汤。最前面的男孩踮着脚,把碗递给姜睿:"王爷喝热汤,喝了不冷。"

姜睿接过碗,滚烫的汤水烫得指尖发疼,却比任何火绒草都温暖。他望着孩子们冻红的小脸,突然想起临城传的久远里的一句话:"所谓名将,不是让士兵为自己死,而是让百姓能为自己活。"

返程时,陈烈忽然指着远处的山峦:"王爷,您看!" 只见雪雾中隐约有几个黑点移动,细看竟是一队猎户,背着用哥布林骨矛改装的猎叉,牵着同样瘦骨嶙峋的猎犬。

他们看见城墙上的旌旗,突然集体抱拳 —— 那是大乾武者对主帅的最高礼节。

回到王府时,严厉迎上来,手里捧着件簇新的皮甲:"王爷,百姓们凑了五十张狼皮......"

"退回去。" 姜睿解下冻硬的衣襟,露出肩头的冻疮,"告诉百姓,本王的血是热的,冻不坏。" 他望向议事厅里堆成小山的账册,突然问,"文庙的匾额还在吗?"

严厉一愣:"在,百姓们听说要拆匾额,自发组织了护匾队......"

"很好。" 姜睿点头,"明日起,把匾额抬到城南广场,让所有百姓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愿。等春天来了,咱们就照着这些心愿,把临城建得比以前更好。"

深夜,姜睿独自坐在书房,借着火折子的微光查看各地消息。

窗纸上突然传来敲击声,打开窗,只见个小乞儿趴在窗台上,怀里抱着个铁盒:"王爷,巷口的刘大爷让我给您送这个,说是他爷爷传下来的《雪山猎户图》,能找到冬眠的熊窝。"

铁盒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山脉走向,角落画着只展翅的玄鸟 —— 正是赵地的图腾。姜睿突然想起陈烈说过,赵王曾在信里写:"临城若失,赵地无春。" 他提笔在图上画了个红圈,圈住临城与赵地之间的咽喉要道,那里,正是南蛮蛮族的必经之路。

窗外,风雪又起。姜睿吹灭火折,任由黑暗笼罩房间。但他知道,在这座被冰雪围困的城里,有无数簇小火苗正在燃烧 —— 是百姓怀里的草药汤,是武者手中的火把,是老妇人罐底的草根,是孩子们眼中的希望。这些火苗汇聚在一起,终将融化最坚硬的冰河。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