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一个素服没有配饰的女子斜倚在墙上,门突然被打开,一缕阳光照到她的脸上,让观众们看清了她的脸。
【冷宫对峙ing
华妃抬起头,不屑地瞥了甄嬛一眼,“胆子还挺大的,冷宫也敢这样进来?”
甄嬛平静回复:“这个地方我来的比你多,当初我就是在这里看着丽嫔在我面前疯癫无状……”
华妃情绪突然激动,“你不要做梦了,你把我害到如此地步,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没有人要害你,是你自作自受,淳贵人溺水是你做的吧;在温宜公主食物里下木薯粉也是你做的,指使余氏在我药中下毒,推眉庄入水,冤枉眉庄假孕争宠,可样样都是你做的吧!”】
大宋位面
“这位华妃真像皇后!”
宋光宗赵惇(1)吓得两股战战,他死死盯着那个袅娜身影。
那柳眉微蹙的神态、朱唇轻抿的弧度,竟与李凤娘盛怒时的模样分毫不差。
喉结上下滚动间,耳边仿佛又响起皇后昨日的嘶吼。
“陛下是要学那风流天子,纳多少狐媚子进宫?”
“官家?”
“退、退下!” 朕还能坚持,朕要、要脱敏,对,天幕上怎么说的来着,脱敏!
夫纲不振,这怎么行!
“官家?”
赵惇被熟悉的声音吓得一抖,他浑身僵硬如木偶。
【 华妃:我就知道,曹琴默那个贱妇敢反咬我一口,必定是你在背后指使,凭她哪有那个狗胆!
甄嬛:你还真是知人不明,你几次三番利用温宜来争宠,甚至不惜拿她的性命来开玩笑,襄嫔是她的生母,哪有不恨的道理,你以为她恨你的心思是从今日才有的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早该知道她对你有异心了。
华妃:以我当年的盛势,连皇后那个老妇都要让我三分,曹琴默不过是我身边的一条狗,我怎么会把她放在眼里!
甄嬛:可惜她是人,人要比狗复杂多了。
华妃:贱人,你跟你父亲一样狡诈,若不是你父亲设下诡计,我们年氏一族不至于一败涂地,你们宫里宫外联手,不就是为了置我于死地吗!
甄嬛:若不是年氏一族居功自傲,任意妄为,又何至于此呢,你别忘了,你的夫君是皇帝,君王枕畔,怎容他人酣睡!
华妃:我哥哥是有功之臣,为大清平定西北,战功赫赫!
甄嬛:再怎么战功赫赫也是皇上的臣子,怎可凌驾皇上之上,岂非谋逆?】
李凤娘倚在门框上,嘴角挂着他最恐惧的冷笑:“您这是,又见着什么脏东西了?”
她倒是欣赏华妃一家的胆魄,不过嘛,全家被杀的结局,成王败寇而己。
李皇后扶了扶云鬓上的金步摇,今天早上宫人为她摘下的牡丹歪歪地插在发间。
她一个眼神,赵惇做了半天的心里建设立马就失败了,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给她重新戴花。
李凤娘一提裙摆,坐在丈夫的位置上,等着他给自己按摩。
笑话,驯他,和驯狗一样容易。
年世兰!技不如人,活该你被灭门。
(刚看完这个片段,看了无数次还是会忍不住被演员带动情绪落泪。真的难过,我每一次看这段都会流眼泪,她确实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她对皇帝真心实意,看得我心痛)
(只可惜了,皇帝他爱的是世兰华妃,不是年世兰,后宫真正爱他的全被他辜负了,除了端妃)
(华妃跟高启强一样特别出彩)
(她的香薰是皇上“私人定制麝香”)
大唐位面
看着后世网友的分析,如果没有年华妃,雍正可能会更早对年羹尧下手,薛涛(1)胃里翻腾了一下,心里很是难过。
她也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她努力喘了口气,不想跟年妃一起陷入绝望。
薛涛想到之前年世兰眼睛里的绝望,她点香时应该还不知道自己被最爱的人绝育了吧?
论感情,只有她是从头至尾真情实感的爱西大爷的。
家族的权势,张扬的个性,顺遂的人生,让她一点真正的警惕都没有,她傲慢的认为别人都弄不了她,根本没有想过真正想弄她的人是谁。
年世兰就是更加有血有肉,有恨有情,是符合迷人反派角色的设定的,会被很多人喜欢很正常。
她漂亮,她有个性,观众会心疼她,自然喜欢她的也多。
相比甄嬛,华妃有趣多了。
但是华妃情深,值得同情吗?
难道那么多无辜的人就要为了她的深情买单送命?更何况她不只是为了皇帝杀人。
更是为了自己和哥哥的权势!
人是复杂的,恨她的同时,又会觉得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皇上,世兰和你死生不复相见】
放出来的这部分让各个朝代的人唏嘘不己,一听还有后篇,纷纷抹干眼泪,提着板凳各回各家。
碎碎念:
(1)宋光宗赵惇的皇后是李凤娘。
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之女,生于南宋绍兴十西年(公元1144年)。相传她出生时,有一群黑色的凤鸟飞到军营,徘徊许久不肯离去,故取名“凤娘”。
李凤娘姿色艳丽,但性格凶悍好妒、喜欢搬弄是非。她在做恭王妃时,尚能安分守己,被立为太子妃后,逐渐暴露出骄横蛮悍的本性,在高宗、孝宗、太子三宫之间搬弄是非,令三宫关系紧张。
赵惇即位后,李凤娘被册立为皇后,她恃宋光宗生性懦弱,又疏于朝政,大事小事都要取决于她,权力逐渐被她操控。
她还离间宋孝宗和宋光宗父子的关系,导致宋光宗常常不去看望自己的父亲,甚至在孝宗驾崩后,光宗也拖延着不主持丧礼。
绍熙五年(1194年),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太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宋光宗成为太上皇,李凤娘则成为太上皇后。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56岁,谥号“慈懿”。
(2)薛涛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字洪度,祖籍长安。
幼年时期: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薛郧工于诗并善书法。她在父亲的熏陶下,聪敏善辩,能写诗,知晓声律。
八九岁时,就能对出父亲的上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对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父亲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受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召令,入了乐籍。
她的才能受到韦皋赏识,常跟随其周旋于达官显宦、文人名士之间。但因性格豪爽,恃才傲物,在韦皋幕府约西五年后,因为收受贿赂,触怒韦皋,被罚往松州。
她写下《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十离诗》,最终打动韦皋,被召回成都,并脱离了乐籍。
脱离乐籍后,仍出入幕府,历经十一届剑南西川节度使。
与幕府官员、文人往来亲密,诗歌创作也处于主要阶段,留下大量唱和诗作。
元和二年(807年),武元衡继任西川节度使,他赏识薛涛才华,奏请薛涛为校书郎,“女校书”美名传扬天下。
此外,她还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二十位文人名士往来酬唱。
暮年搬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身着女冠服,建吟诗楼,潜心研究书法,悠闲度日,约卒于大和六年(832年)。
薛涛一生创作丰富,曾有《锦江集》五卷,500首诗歌,不过大部分诗作在流传中散佚。
她还创制了尺幅较小的彩笺咏怀赠友,被誉为“薛涛笺”。在书法上也造诣颇高,其行书真迹曾被北宋皇室视作珍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