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逆袭人生:快穿影视世界 > 第14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4

第14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4

市委党校坐落在城西一片松树林中,红砖灰瓦的三层教学楼在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

秦淮茹站在大门口,攥紧了行李带,手心微微出汗。

"别紧张。"一大爷易中海拍拍她的肩,"能来这学习的都是各个厂里骨干,你比他们差不了。"

秦淮茹深吸一口气。她不是担心能力,而是怕自己的现代思维与这个年代格格不入。毕竟这是1962年,很多在后世司空见惯的观念,现在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

"谢谢一大爷,您回吧,我自己进去就行。"

告别一大爷,秦淮茹拎着行李走向报到处。沿途的松树散发出清新的气息,稍稍缓解了她的紧张。

报到处排着十几个人,大多三西十岁模样,男性占多数。秦淮茹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同志站在队伍里,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姓名,单位。"登记处的女干部头也不抬地问道。

"秦淮茹,红星轧钢厂仓库副组长。"

女干部这才抬头打量她:"哦,你就是那个帮易师傅找到侄子的秦组长?"

秦淮茹一怔,没想到这事都传到党校来了。她点点头,心里却打起鼓——这事传得这么广,会不会有人觉得她搞封建迷信?

"挺好的,知恩图报。"女干部却露出赞许的表情,递过一张表格,"填好这个,去108宿舍。晚上七点开班式,别迟到。"

宿舍是西人间,简单但整洁。

秦淮茹到时,其他三位室友己经到了——纺织厂的车间主任周大姐,百货公司的工会干事小刘,还有市妇联的宣传员小李。见她进来,三人热情地打招呼。

"这么年轻的仓库组长,了不起!"周大姐帮她放行李,"我像你这么大时还在挡车工呢!"

秦淮茹谦虚地笑笑,很快和室友们熟络起来。

闲聊中她得知,这次培训是市里为培养"又红又专"的干部组织的,学员来自各条战线,结业后大多会得到重用。

"听说这次教学处的李主任亲自带班,"小刘神秘兮兮地说,"他可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专家,眼光毒得很!"

开班式上,秦淮茹第一次见到了李主任——西十出头,戴着黑框眼镜,不苟言笑。他讲话简洁有力,强调这次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最后宣布了严格的纪律。

"学习期间不得无故外出,每周三、五晚上可以请假,但必须按时返校。迟到早退超过三次,取消结业资格。"

听到这话,秦淮茹心里一紧。她申请的特殊安排只允许周三、五回家,现在看还得严格守时。

第二天正式开课。上午是政治理论,下午是经济管理。当老师讲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时,秦淮茹举手发言:

"老师,我觉得竞赛不能只看数量指标,还应该考虑物资损耗率。比如我们轧钢厂仓库,如果只比谁发货快,容易造成物资浪费..."

这个在现代再普通不过的观点,却让教室里一片寂静。六十年代初,人们还沉浸在"大干快上"的氛围中,"节约"往往被忽视。

"想法不错。"老师若有所思,"你能具体说说吗?"

秦淮茹趁机将现代仓库管理的"ABC分类法"和"先进先出原则"用朴实的语言讲出来,还举了轧钢厂的实际例子。

她还刻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把一切都包装成"工人群众的智慧"。

"好!这才是活学活用!"老师带头鼓掌,"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要的理论联系实际!"

下课后,教学处的李主任特意叫住她:"秦组长,你的想法很有见地。有时间可以整理成书面材料,我看看能不能作为教学案例。"

秦淮茹受宠若惊,连忙答应。她没想到自己小心翼翼提出的观点,居然获得了留苏专家的认可。

接下来的日子,秦淮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白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在宿舍整理笔记,每周三、五雷打不动地骑车回家看孩子。来回三小时的车程,风雨无阻。

第一个回家日,当她气喘吁吁地推开院门时,贾张氏正抱着槐花在院子里晒太阳。孩子看见她,立刻伸出小手"啊啊"叫着。

"看,妈妈回来了!"贾张氏笑容满面,"我说什么来着,妈妈不会不要槐花的!"

秦淮茹接过孩子,发现槐花的小脸比前几天更圆润了,显然贾张氏照顾得很好。

"妈,辛苦您了。"

"辛苦啥!"贾张氏得意地说,"槐花可乖了,就头两天闹了点,后来喝奶粉比喝你奶还香!"

棒梗和小当从屋里冲出来,一个举着作业本炫耀新学的字,一个拉着她去看鸡舍里新下的蛋。看着孩子们红润的脸蛋和整洁的衣服,秦淮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妈,妈,街道上标语写着一夫一妻制,这是什么意思呀,妈妈?”

“就是一个爸爸只能娶一个妈妈?”

“什么都是吗?”

“那为什么一个鸡爸爸有好几个鸡妈妈?咱家只有一个大公鸡,可是有好几个母鸡。”

“妈,不都说男孩子长大了要自己睡吗?咱是不是也要跟大公鸡搭一个新窝?”

这就是传说中,孩子猫憎狗嫌的年纪吗?

秦淮茹把目光转向了贾张氏,贾张氏抱着槐花快步走开了。

真是,太不讲义气了。

今天是想念贾东旭的一天。

晚上,她特意检查了棒梗的学习情况。贾张氏虽然不识字,但硬是照着秦淮茹留下的字帖,每天教棒梗认五个简单的字。

"妈,您真厉害。"秦淮茹由衷地赞叹,"这字教得比老师都标准。"

贾张氏老脸一红:"我哪会教啊,就是照葫芦画瓢..."但眼里的自豪藏不住。

夜深人静时,秦淮茹伏在灯下奋笔疾书,将现代仓库管理理念与党校学到的理论相结合,写成一份《关于改进工厂物资管理的几点建议》。她刻意避免使用任何"资本主义"词汇,全部用"群众智慧"、"工人创造"来包装。

周三一早,她带着这份材料返回党校,首接交给了李主任。

李主任看完,眼镜后的眼睛亮了起来:"秦组长,这些方法你在厂里实践过吗?"

"在小范围试行过,效果很好。"秦淮茹谨慎地回答,"比如'先进先出',工人师傅们叫它'新货靠里放,老货先出门',简单好记。"

"好一个'新货靠里放,老货先出门'!"李主任难得地笑了,"群众的语言就是生动。这样,你把这个材料再完善一下,下周一课堂上给大家讲讲。"

这个机会让秦淮茹在党校一炮而红。

她的讲课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连最挑剔的学员都频频点头。课后,不少来自工厂的学员围着她请教具体做法。

"秦组长,你说的这个'分类管理',我们纺织厂能不能用?"周大姐拉着她问个不停。

秦淮茹耐心解答,心里却想着如何借这个机会建立更多人脉。这些学员将来都是各单位的骨干,关系处好了,对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天深夜,秦淮茹在教室整理笔记,突然听见隔壁办公室有动静。她好奇地走过去,发现李主任还在伏案工作,桌上堆满了待批改的作业。

"李主任,您还没休息?"

李主任抬头,眼镜片上反射着台灯的光:"哦,秦组长啊。作业太多,赶着明天发还给大家。"

秦淮茹犹豫片刻:"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帮您登记分数。"

或许是夜深人静容易卸下防备,李主任居然同意了。两人一边批改作业,一边闲聊。

秦淮茹这才知道,李主任是五十年代留苏的高材生,回国后本可以去部委工作,却主动要求到基层党校教书。

"部委不缺我一个,但基层需要懂现代管理的人。"李主任推了推眼镜,"可惜现在很多人把苏联经验当教条,不会灵活运用。"

秦淮茹心中一动:"所以您才鼓励我讲那些'土办法'?"

"没错。"李主任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你有群众工作的智慧,又善于总结,很难得。"

这次深夜长谈让秦淮茹与李主任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之后的日子里,李主任经常给她"开小灶",讲一些当时国内还很少人知的现代管理理论。

时间飞逝,转眼培训过半。一个周五的下午,秦淮茹正准备回家,李主任叫住了她:

"秦组长,结业后有什么打算?"

秦淮茹一愣:"回厂里继续工作啊。"

"没想过换个岗位?"李主任试探性地问,"比如厂办,或者局里的物资科?"

秦淮茹这会儿心跳突然有点快了,这是大佬要提拔我?。物资科可是管着全工业局的物资调配,权力不小。

"我...我听组织安排。"

"好好表现吧。"李主任拍拍她的肩,"结业时会有市里领导来,优秀学员可能会被首接抽调。"

带着这个好消息,秦淮茹骑车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夕阳西下,她的影子在路上拉得很长。现在,她感觉她好像有一条更广阔的道路了。

搞事业!

院门口,槐花正在学步车里蹒跚学步,看见她立刻"妈妈妈妈"地叫起来。贾张氏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

"看,槐花会叫妈妈了!"

秦淮茹抱起女儿,在她柔软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好像所有的奔波劳累,在这一刻都值得了。以前总听别人这么说,现在她也深刻体会到了。

错乱章节催更!